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城市经济管理论文--房地产经济论文

基于UrbanSim的北京写字楼市场空间模型标定和模拟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1章 引言第9-19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3页
     ·研究背景第9-12页
     ·研究意义第12-13页
   ·研究内容及关键概念界定第13-14页
     ·研究内容第13-14页
     ·关键概念界定第14页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4-16页
     ·研究方法第14-15页
     ·技术路线第15-16页
   ·论文的结构安排第16-19页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9-36页
   ·办公企业空间选址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第19-25页
     ·集聚经济对办公企业选址影响的经济机制第19-22页
     ·集聚经济对办公企业空间选址的实证研究第22-24页
     ·政府干预在企业选址中所产生的影响效果第24-25页
   ·写字楼开发空间选址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第25页
   ·城市空间一体化理论与应用模型开发第25-34页
     ·城市内部“土地利用—交通”空间一体化研究理论第26-31页
     ·城市空间仿真应用模型的开发与应用第31-34页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3章 UrbanSim 模型系统及在北京市的设定第36-65页
   ·UrbanSim 模型系统概述第36-44页
     ·UrbanSim 模型系统的基本运行机理第36-41页
     ·UrbanSim 模型系统的理论基础——离散选择模型第41-43页
     ·UrbanSim 模型系统与交通模型的互动第43-44页
   ·UrbanSim 模型系统在北京市的设定第44-63页
     ·北京市城市发展特点概述第45页
     ·北京市交通小区的划分方法第45-46页
     ·北京市产业部门的归类方法第46-47页
     ·UrbanSim 模型系统写字楼部分所需数据的加工处理第47-63页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4章 现代服务业企业空间选址模型设定与参数标定第65-78页
   ·实证模型设定及变量选取第65-67页
     ·实证模型设定第65页
     ·实证模型变量选取第65-67页
   ·实证模型参数标定第67-71页
     ·2004 年现代服务业企业空间选址模型参数标定第67-70页
     ·2002-2004 年现代服务业企业空间选址模型参数标定结果比较第70-71页
   ·2004 年北京市现代服务业企业空间选址特点第71-73页
   ·轨道交通建设对现代服务业企业空间选址影响的效果模拟第73-77页
     ·北京地铁 5 号线对现代服务业企业空间选址的影响第73-74页
     ·北京地铁 8 号线和 10 号线对现代服务业企业空间选址的影响第74-75页
     ·北京地铁 4 号线对现代服务业企业空间选址的影响第75-77页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5章 写字楼开发空间选址模型设定与参数标定第78-89页
   ·实证模型设定及变量选取第78-79页
     ·实证模型设定第78页
     ·实证模型变量选取第78-79页
   ·实证模型参数标定第79-82页
   ·2004 年北京市写字楼开发空间选址特点第82-83页
   ·轨道交通建设对写字楼开发空间选址影响的效果模拟第83-87页
     ·北京地铁 5 号线对写字楼开发空间选址的影响第83-84页
     ·北京地铁 8 号线和 10 号线对写字楼开发企业空间选址的影响第84-86页
     ·北京地铁 4 号线对写字楼开发空间选址的影响第86-87页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第6章 北京市办公用地规划引导措施的效果模拟第89-99页
   ·北京商务中心区的历史发展与区域扩张概况第89-92页
     ·北京商务中心区的历史发展第89-90页
     ·北京商务中心区的东扩规划第90-92页
   ·北京金融街的历史发展与区域扩张概况第92-93页
     ·北京金融街的历史发展第92页
     ·北京金融街的区域扩张第92-93页
   ·北京商务中心区与金融街区域扩张效果模拟第93-98页
     ·无写字楼供给约束情况下现代服务业企业的空间选址模拟第94-95页
     ·写字楼供给约束情况下现代服务业企业空间选址模拟第95-98页
   ·本章小结第98-99页
第7章 结论第99-103页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第99-100页
     ·主要结论第99-100页
     ·创新点第100页
   ·应用建议第100-101页
   ·不足之处与后续研究方向第101-103页
     ·本文不足之处第101-102页
     ·后续研究方向第102-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06页
致谢第106-108页
附录 A 实证模型所需基础数据汇总第108-115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茂名石化公司员工培训规划模型研究
下一篇:复杂网络中子网提取的排名—重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