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生物学论文--土壤微生物学论文

自生固氮菌对玉米、小麦根际微生态调控机制的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5页
第一章 概述第15-37页
   ·文献综述第16-35页
     ·固氮微生物资源及利用第16-17页
     ·固氮微生物活性测定方法第17-19页
     ·固氮酶的生物化学第19页
     ·微生物肥料与植物促生细菌(PGPR)第19-23页
     ·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方法第23-29页
     ·土壤酶活性研究第29页
     ·非共生固氮菌与植物互作关系第29-33页
     ·外源微生物调控根际微生态第33-35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35-37页
第二章 自生固氮菌分离、鉴定和固氮酶活性测定第37-53页
   ·材料与方法第37-42页
     ·样品采集第37-38页
     ·培养基配制第38页
     ·主要设备第38页
     ·研究方法第38-42页
   ·数据处理第42页
   ·结果与分析第42-52页
     ·自生固氮菌的分离第42-44页
     ·自生固氮菌菌株 RFLP 分析第44-45页
     ·自生固氮菌菌株液体固氮量第45页
     ·自生固氮菌菌株固氮酶活性第45-52页
   ·讨论第52-53页
第三章 自生固氮菌对玉米生长、根际酶活性和细菌群落的影响第53-73页
   ·材料与方法第54-61页
     ·实验材料第54页
     ·实验设计第54-55页
     ·样品采集第55页
     ·研究方法第55-61页
   ·数据处理第61-62页
   ·结果与分析第62-71页
     ·接种自生固氮菌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第62-63页
     ·接种自生固氮菌对玉米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63-64页
     ·接种自生固氮菌对玉米植株吸氮量的影响第64-65页
     ·接种自生固氮菌对玉米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第65-66页
     ·接种自生固氮菌对玉米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第66-67页
     ·接种自生固氮菌对玉米根际土壤细菌群落 6 类碳源代谢的影响第67-68页
     ·玉米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功能多样性主成分分析第68-70页
     ·玉米根际土壤细菌群落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分析第70-71页
   ·讨论第71-73页
第四章 自生固氮菌对小麦生长、根际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第73-92页
   ·材料与方法第74-77页
     ·实验材料第74页
     ·实验设计第74页
     ·样品采集第74-75页
     ·研究方法第75-77页
   ·数据处理第77-78页
   ·结果与分析第78-89页
     ·接种自生固氮菌对小麦生长的影响第78-79页
     ·接种自生固氮菌对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第79-80页
     ·接种自生固氮菌对小麦植株和籽粒吸氮量的影响第80-81页
     ·接种自生固氮菌对小麦籽粒物质组成的影响第81-82页
     ·接种自生固氮菌对小麦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第82-83页
     ·接种自生固氮菌对小麦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第83-89页
   ·讨论第89-92页
第五章 大田实验条件下,小麦根际土壤酶活性与真菌群落分子多样性对施氮的响应第92-102页
   ·材料与方法第93-96页
     ·研究地区概况第93页
     ·实验设计第93页
     ·主要设备第93页
     ·样品采集第93页
     ·研究方法第93-96页
   ·数据处理第96页
   ·结果与分析第96-100页
     ·小麦根际土壤酶活性对施氮的响应第96-97页
     ·小麦根际真菌群落多样性对施氮的响应第97-99页
     ·小麦根际土壤酶活性与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冗余分析第99-100页
     ·小麦根际土壤酶活性与真菌群落多样性指数的相关系数第100页
   ·讨论第100-102页
第六章 不同氮水平下,接种褐球固氮菌对玉米吸氮量、根际酶活性和细菌群落影响第102-110页
   ·材料与方法第102-104页
     ·实验材料第102页
     ·实验设计第102-103页
     ·样品采集第103页
     ·研究方法第103-104页
   ·数据处理第104页
   ·结果与分析第104-108页
     ·不同氮水平下,接种褐球固氮菌对玉米植株吸氮量的影响第104页
     ·不同氮水平下,接种褐球固氮菌对玉米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第104-105页
     ·不同氮水平下,接种褐球固氮菌对玉米土壤细菌群落功能多样性影响第105-106页
     ·不同氮水平下,接种褐球固氮菌对玉米根际细菌群落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第106-108页
   ·讨论第108-110页
第七章 大田实验条件下,菌剂和酶制剂对小麦根际脱氢酶活性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第110-116页
   ·材料与方法第110-111页
     ·研究地区概况第110页
     ·实验设计第110页
     ·样品采集第110-111页
     ·研究方法第111页
   ·数据处理第111页
   ·结果与分析第111-114页
     ·小麦根际土壤脱氢酶活性分析第111页
     ·小麦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 AWCD 和丰富度指数分析第111-113页
     ·小麦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 BIOLOG 结果的主成分分析第113-114页
   ·讨论第114-116页
第八章 盐胁迫下,接种自生固氮菌对玉米幼苗根系、叶片和根际细菌群落影响第116-127页
   ·材料与方法第116-119页
     ·实验材料第116页
     ·实验设计第116-117页
     ·实验方法第117-119页
   ·数据处理第119-120页
   ·结果与分析第120-125页
     ·盐胁迫下,接种自生固氮菌对玉米幼苗根系结构的影响第120页
     ·盐胁迫下,接种自生固氮菌对玉米叶片丙二醛和抗氧化酶活性影响第120-122页
     ·盐胁迫下,接种自生固氮菌对玉米幼苗叶片光合参数的影响第122-124页
     ·盐胁迫下,接种自生固氮菌对玉米根际细菌群落遗传特征的影响第124-125页
   ·讨论第125-127页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第127-129页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第127页
   ·研究结论第127-128页
   ·研究展望第128-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51页
致谢第151-152页
作者简介第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云南水稻地方品种保护机制及粳稻种质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作图研究
下一篇:黏类小麦雄性不育—恢复系统的分子细胞遗传及CMS基因(rfv1-Rfv1)的定向导入和杂种优势利用新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