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导论 | 第8-11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8页 |
二、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 | 第8-9页 |
三、论文结构 | 第9页 |
四、创新点 | 第9-11页 |
1 概述 | 第11-26页 |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及其信用风险概述 | 第11-16页 |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的信用风险 | 第13-16页 |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信用风险理论 | 第16-21页 |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期权理论 | 第17页 |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还款能力假说 | 第17-18页 |
·贷款价值比与违约的关系理论 | 第18页 |
·借款者其它特征对违约的影响理论 | 第18-19页 |
·交易成本、危机事件和预期对违约的影响理论 | 第19页 |
·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的理论 | 第19-20页 |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管理再协商理论 | 第20-21页 |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国际经验 | 第21-26页 |
·美国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信用风险管理 | 第21-23页 |
·香港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信用风险管理 | 第23-26页 |
2 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信用风险及其原因 | 第26-50页 |
·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发展历程 | 第26-29页 |
·蓄势阶段(1979年-1984年) | 第26-27页 |
·萌芽阶段(1985年-1991年) | 第27页 |
·成长阶段(1992年-1997年) | 第27页 |
·高速发展阶段(1998年-) | 第27-29页 |
·我国开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面临的风险 | 第29-34页 |
·流动性风险 | 第30页 |
·利率风险 | 第30-31页 |
·提前还款风险 | 第31-32页 |
·法律风险 | 第32页 |
·政策风险 | 第32页 |
·操作风险 | 第32-33页 |
·信用风险 | 第33页 |
·信用风险和其他风险的关系 | 第33-34页 |
·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信用风险 | 第34-38页 |
·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信用风险的概况 | 第34-35页 |
·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信用风险的特点 | 第35-38页 |
·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信用风险产生原因分析 | 第38-50页 |
·借款人特征与信用风险 | 第38-42页 |
·贷款特征与信用风险 | 第42-44页 |
·房地产市场与信用风险 | 第44-48页 |
·房地产开发商风险与信用风险 | 第48-50页 |
3 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信用风险的度量方法及其应用 | 第50-61页 |
·当前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信用风险的度量方法 | 第50-51页 |
·贷前的风险评估 | 第50-51页 |
·贷后的风险分类 | 第51页 |
·MERTON模型对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信用风险的度量 | 第51-57页 |
·Merton模型的理论框架 | 第51-54页 |
·Merton模型在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中的应用 | 第54-56页 |
·Merton模型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56-57页 |
·信用风险度量结果在风险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 第57-61页 |
·贷款决策和贷款定价 | 第58页 |
·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 | 第58-59页 |
·资本充足率管理 | 第59-60页 |
·违约风险预警机制 | 第60-61页 |
4 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控制的思路与对策 | 第61-82页 |
·完善贷前个人信贷评估体系 | 第61-67页 |
·国外的个人信贷评估方法 | 第61-62页 |
·我国的个人信贷评估体系 | 第62-66页 |
·个人征信制度的完善 | 第66-67页 |
·改进贷款风险分类方法 | 第67-72页 |
·现行的贷款风险分类方法 | 第67-68页 |
·关于改进贷款风险分类的建议 | 第68-72页 |
·健全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保险机制 | 第72-77页 |
·发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保险的现实意义 | 第72页 |
·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保险存在的问题 | 第72-75页 |
·健全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保险机制的建议 | 第75-77页 |
·发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 第77-82页 |
·发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现实意义 | 第77-79页 |
·发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建议 | 第79-82页 |
结论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