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货车大型化的驼峰设计与作业控制理论研究
| 致谢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3页 |
| 1 绪论 | 第13-33页 |
| ·研究背景 | 第13-22页 |
| ·我国铁路货物运输发展趋势 | 第13-16页 |
| ·我国铁路货车发展趋势 | 第16-17页 |
| ·我国铁路编组站驼峰发展趋势 | 第17-22页 |
| ·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综述 | 第22-28页 |
| ·国外研究与实践 | 第22-24页 |
| ·国内研究与实践 | 第24-28页 |
| ·论文研究内容、结构与技术路线 | 第28-33页 |
| ·研究范围 | 第28-29页 |
| ·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 ·论文结构 | 第30-31页 |
| ·论文技术路线 | 第31-33页 |
| 2 驼峰设计与作业控制理论分析 | 第33-49页 |
| ·驼峰设计与作业控制问题的科学描述 | 第33-34页 |
| ·设计理念分析 | 第34-35页 |
| ·过峰车辆及车组分析 | 第35-41页 |
| ·过峰车辆 | 第35-39页 |
| ·过峰车组 | 第39-41页 |
| ·作业控制系统分析 | 第41-42页 |
| ·平纵断面分析 | 第42-45页 |
| ·横向运动力 | 第42-43页 |
| ·纵向作用力 | 第43-45页 |
| ·气候条件分析 | 第45-46页 |
| ·误差分析 | 第46-47页 |
| ·小结 | 第47-49页 |
| 3 基于货车大型化的既有驼峰出口速度控制模型 | 第49-71页 |
| ·既有驼峰出口速度控制模型 | 第49-56页 |
| ·间隔制动出口速度控制模型 | 第49-51页 |
| ·目的制动出口速度控制模型 | 第51-52页 |
| ·既有出口速度控制模型的不足 | 第52-53页 |
| ·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 | 第53-56页 |
| ·间隔制动出口动态速度控制模型 | 第56-57页 |
|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目的制动出口速度控制模型 | 第57-70页 |
| ·建模背景 | 第57-59页 |
| ·目的制动出口速度控制模型 | 第59-70页 |
| ·小结 | 第70-71页 |
| 4 基于货车大型化的节能型驼峰设计与改造研究 | 第71-95页 |
| ·节能型驼峰高度与纵断面设计 | 第71-86页 |
| ·驼峰设计的"三难条件" | 第71-75页 |
| ·节能型驼峰高度设计 | 第75-78页 |
| ·节能型驼峰纵断面改造设计 | 第78-86页 |
| ·节能效果与经济效益分析 | 第86-91页 |
| ·节能效果 | 第86-90页 |
| ·改造费用 | 第90-91页 |
| ·既有驼峰改造问题研究 | 第91-94页 |
| ·既有驼峰改造必要性 | 第91-92页 |
| ·既有驼峰改造时机 | 第92-93页 |
| ·既有驼峰改造技术路线 | 第93-94页 |
| ·小结 | 第94-95页 |
| 5 驼峰作业仿真分析 | 第95-113页 |
| ·驼峰作业仿真的必要性 | 第95-96页 |
| ·节能型驼峰作业仿真 | 第96-104页 |
| ·计算机仿真理论与方法 | 第96-98页 |
| ·驼峰作业的计算机仿真分析 | 第98-100页 |
| ·驼峰作业仿真模型 | 第100-104页 |
| ·仿真案例 | 第104-112页 |
| ·间隔制动出口速度控制 | 第106-107页 |
| ·间的制动出口速度控制 | 第107-112页 |
| ·制动能耗节省 | 第112页 |
| ·小结 | 第112-113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13-117页 |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13-114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114-115页 |
| ·研究展望 | 第115-11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7-123页 |
| 附录A 驼峰平面设计图 | 第123-124页 |
| 附录B 节能型驼峰峰高检算图 | 第124-125页 |
| 作者简历 | 第125-129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