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超级稻协优9308衍生群体根系的遗传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6页
   ·遗传标记第13-14页
   ·构建连锁遗传图谱第14-15页
   ·QTL定位的原理与方法第15-17页
   ·QTL作图群体第17-18页
     ·初级定位群体第17-18页
     ·精细定位群体第18页
   ·水稻生物信息学第18-19页
   ·水稻QTL图位克隆第19-20页
   ·水稻根系研究法第20-21页
   ·水稻根系基因研究进展第21-24页
   ·水稻根系遗传及其育种利用研究的展望第24-25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5-26页
第二章 协优9308 衍生群体根系与地上部重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第26-52页
   ·材料与方法第26-28页
     ·材料第26-27页
     ·材料种植方法第27-28页
     ·数据分析第28页
   ·结果分析第28-50页
     ·水稻XBR、RIL及ZHR群体根系形态性状的遗传表现第28-31页
     ·水稻 XBR、RIL 及 ZHR 群体不同根直径的根系形态分布第31-40页
     ·水稻XBR、RIL及ZHR群体根系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第40-42页
     ·水稻亲本、XBR、RIL及ZHR群体地上部农艺性状遗传表现第42-46页
     ·水稻XBR、RIL及ZHR群体地上部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第46-48页
     ·水稻XBR、RIL及ZHR群体根系与地上部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第48-50页
   ·讨论第50-52页
第三章 协优 9308 衍生群体根系形态性状 QTLs 定位第52-73页
   ·材料与方法第52-53页
     ·材料第52-53页
     ·实验方法第53页
   ·结果与分析第53-72页
     ·水稻根系形态性状QTLs分析第53-59页
     ·水稻XBR、RIL及ZHR群体不同根直径的根系形态性状QTLs分析第59-72页
   ·讨论第72-73页
第四章 协优 9308 衍生群体地上部农艺性状 QTLs 定位第73-85页
   ·材料与方法第73-74页
     ·实验材料第73页
     ·实验方法第73-74页
   ·结果与分析第74-81页
     ·水稻XBR、RIL及ZHR群体地上部农艺性状QTLs分析第74-80页
     ·水稻XBR、RIL及ZHR群体根系与地上部农艺性状QTLs分析第80-81页
   ·讨论第81-85页
     ·选择NCIII实验设计和超级稻作为实验材料第81-82页
     ·水稻XBR、RIL及ZHR群体地上部农艺性状QTLs比较分析第82-83页
     ·水稻XBR、RIL及ZHR群体地上部农艺性状QTLs成族分布第83页
     ·水稻 XBR 和 RIL 群体第 7 染色体根系与地上部农艺性状 QTL 比较分析第83-85页
第五章 协优 9308 根系基因 qRL7 精细定位和候选基因预测第85-99页
   ·材料与方法第85-88页
     ·材料第85页
     ·DNA提取第85-86页
     ·InDel引物开发第86页
     ·PCR反应体系与程序第86页
     ·电泳检测与数据统计第86-87页
     ·水稻根系基因qRL7 精细定位第87页
     ·根系基因qRL7 与其他已定位或克隆根系基因的等位性分析第87页
     ·根系基因qRL7 候选基因预测与分析第87-88页
   ·结果与分析第88-96页
     ·双亲间多态性分析第88页
     ·第7 染色体上根系基因qRL7 精细定位第88-91页
     ·根系基因qRL7 与其他根系基因的等位性分析第91-94页
     ·根系基因qRL7 候选基因预测第94-96页
   ·讨论第96-99页
     ·根系基因qRL7 的基因效应第96页
     ·第7 染色体根系基因(QTL)定位与克隆研究第96-97页
     ·根系基因qRL7 定位过程中的InDel标记开发第97页
     ·根系基因qRL7 图位克隆应注意的问题第97-98页
     ·根系基因qRL7 的遗传应用研究第98-99页
第六章 结论及研究展望第99-101页
   ·结论第99-100页
     ·协优9308 衍生群体根系与地上部重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第99页
     ·协优9308 衍生群体根系形态性状QTLs定位第99页
     ·协优9308 衍生群体地上部农艺性状QTLs定位第99-100页
     ·根系基因qRL7 精细定位和候选基因预测第100页
   ·研究展望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15页
致谢第115-116页
作者简历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种牧草种子超干贮存生理生化特性及耐贮藏性机理研究
下一篇:水稻早衰控制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研究&水稻出糙率的QTL定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