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 1 引言 | 第20-22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9页 |
| ·试验材料 | 第22-24页 |
| ·试验药品与试剂 | 第22-23页 |
| ·试验仪器 | 第23页 |
| ·试验菌种 | 第23页 |
| ·试验原料 | 第23页 |
| ·主要的溶液的配制 | 第23-24页 |
| ·主要培养基的制备 | 第24页 |
| ·试验方法 | 第24-27页 |
| ·菌株制备 | 第24页 |
| ·试验菌种生长曲线的测定及接种时间的确定 | 第24页 |
| ·发酵种子液的制备 | 第24-25页 |
| ·固态发酵方法 | 第25页 |
| ·菜籽粕单菌发酵试验设计 | 第25页 |
| ·菜籽粕混菌发酵菌种接种比例试验设计 | 第25页 |
| ·混菌发酵条件优化的试验设计 | 第25-26页 |
| ·饲养试验设计 | 第26-27页 |
| ·测定指标和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 ·硫甙及其产物的测定方法 | 第27页 |
| ·植酸的测定方法 | 第27-28页 |
| ·单宁的测定方法 | 第28页 |
| ·样品小肽含量的测定 | 第28页 |
| ·样品粗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28页 |
| ·生长曲线的制作 | 第28页 |
| ·饲养试验指标的测定 | 第28页 |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8-29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9-48页 |
| ·试验菌种的生长曲线的测定结果及接种时间的确定 | 第29-31页 |
| ·植物乳酸菌的生长曲线 | 第29页 |
| ·酪酸羧状芽孢杆菌的生长曲线 | 第29-30页 |
| ·蜡样芽孢杆菌的生长曲线 | 第30页 |
| ·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曲线 | 第30-31页 |
| ·试验菌种的接种时间的确定 | 第31页 |
| ·单菌发酵对菜籽粕各抗营养因子的影响 | 第31-36页 |
| ·植物乳酸菌发酵对菜籽粕各抗营养因子的影响 | 第31-33页 |
| ·蜡样芽孢杆菌发酵对菜籽粕各抗营养因子的影响 | 第33-34页 |
| ·酪酸羧状芽孢杆菌发酵对菜籽粕各抗营养因子的影响 | 第34-35页 |
| ·枯草芽孢杆菌发酵对菜籽粕各抗营养因子的影响 | 第35-36页 |
| ·混菌发酵菌种接种比例试验结果 | 第36-43页 |
| ·混菌发酵正交设计及统计结果 | 第36-38页 |
| ·混菌发酵菌种接种比例对硫甙降解效果分析 | 第38-39页 |
| ·混菌发酵菌种接种比例对植酸影响效果分析 | 第39-40页 |
| ·混菌发酵菌种接种比例对单宁影响效果分析 | 第40-41页 |
| ·混菌发酵菌种接种比例对粗蛋白含量影响效果分析 | 第41页 |
| ·混菌发酵菌种接种比例对菜籽粕小肽含量影响效果分析 | 第41-42页 |
| ·混菌发酵菌种接种比例的确定 | 第42-43页 |
| ·混菌发酵条件优化的试验结果 | 第43-47页 |
| ·pH值对混菌发酵效果的影响 | 第43-44页 |
| ·基质水料比对混菌发酵效果的影响 | 第44页 |
| ·温度对混菌发酵效果的影响 | 第44-45页 |
| ·麸皮添加量对混菌发酵效果的影响 | 第45-46页 |
| ·发酵时间对混菌发酵效果的影响 | 第46-47页 |
| ·饲养试验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 4 讨论 | 第48-55页 |
| ·单菌发酵对菜籽粕中各抗营养因子的影响 | 第48-50页 |
| ·单菌发酵对菜籽粕硫甙含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 ·单菌发酵对菜籽粕植酸含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 ·单菌发酵对菜籽粕单宁含量的影响 | 第50页 |
| ·混菌发酵菌种接种比例对菜籽粕发酵的影响 | 第50-52页 |
| ·发酵条件对混菌发酵菜籽粕效果的影响 | 第52-55页 |
| 论文主要结论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作者简介 | 第63-64页 |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