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7页 |
完成及发表论文目录 | 第7-8页 |
摘要 | 第8-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直线对撞机上(?)~0产生过程中的大额外维物理效应研究 | 第14-46页 |
§1.1 额外维模型简介 | 第15-16页 |
§1.2 额外维模型的有效拉氏量 | 第16-23页 |
§1.3 额外维信号的探测 | 第23-26页 |
§1.3.1 通过引力子的实产生探测额外维效应 | 第23-25页 |
§1.3.2 通过引力子虚交换产生的量子效应探测额外维效应 | 第25-26页 |
§1.4 大额外维模型下(?)~0在直线对撞机上的联合产生过程计算 | 第26-46页 |
§1.4.1 直线对撞机上(?)~0产生过程的解析计算 | 第27-31页 |
§1.4.2 直线对撞机上(?)~0产生过程的数值结果 | 第31-41页 |
§1.4.3 直线对撞机上(?)~0产生过程小结 | 第41-46页 |
第二章 强子对撞机上(?)以及bcH~±的联合产生过程研究 | 第46-100页 |
§2.1 最小超对称模型介绍 | 第46-63页 |
§2.1.1 最小超对称模型的场量 | 第48页 |
§2.1.2 最小超对称模型的拉氏量 | 第48-51页 |
§2.1.3 最小超对称模型的粒子谱 | 第51-58页 |
§2.1.4 最小超对称模型的重整化 | 第58-63页 |
§2.2 最小超对称模型下(?)以及bcH~±联合产生过程计算 | 第63-100页 |
§2.2.1 强子对撞机上(?)的联合产生 | 第63-86页 |
§2.2.2 LHC上带电Higgs与底夸克,粲夸克的伴随产生 | 第86-98页 |
§2.2.3 强子对撞机上(?)以及bcH~±联合产生过程小结 | 第98-100页 |
第三章 e~+e~-→γγ→(?)~0过程中LH以及LHT物理效应研究 | 第100-128页 |
§3.1 Littlest Higgs without T-parity模型 | 第100-111页 |
§3.1.1 标量和规范玻色子部分 | 第101-104页 |
§3.1.2 有效Higgs势和电弱对称性破缺 | 第104-106页 |
§3.1.3 规范玻色子质量和相互作用L_∑ | 第106-107页 |
§3.1.4 Yukawa耦合L_Y | 第107-109页 |
§3.1.5 费米子动力学项L_F | 第109-111页 |
§3.2 Littlest Higgs with T-parity模型 | 第111-112页 |
§3.3 LH以及LHT模型下e~+e~-→γγ→(?)~0过程计算 | 第112-128页 |
§3.3.1 e~+e~-→γγ→(?)~0过程解析计算 | 第113-116页 |
§3.3.2 e~+e~-→γγ→(?)~0过程的数值结果 | 第116-122页 |
§3.3.3 e~+e~-→γγ→(?)~0过程小结 | 第122-128页 |
第四章 总结 | 第128-130页 |
附录A 不平坦的额外维(RS)模型简单介绍 | 第130-132页 |
附录B 额外维的费曼规则 | 第132-142页 |
附录C Mandelstam运动学变量t的积分上下限推导 | 第142-144页 |
附录D qq/gg→(?)cH~-过程中的色因子推导 | 第144-146页 |
附录E 软积分公式中gij项的详细推导 | 第146-150页 |
参考文献 | 第150-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