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1 前言 | 第12-31页 |
·青枯雷尔氏菌的致病性研究 | 第12-16页 |
·青枯雷尔氏菌的分类地位 | 第12页 |
·青枯雷尔氏菌的寄主范围 | 第12页 |
·青枯雷尔氏菌的致害特性 | 第12-13页 |
·青枯雷尔氏菌的种下分类 | 第13-16页 |
·青枯雷尔氏菌的侵染及传播途径 | 第16页 |
·青枯雷尔氏菌所引起的植物青枯病的防治措施及成效 | 第16-23页 |
·主要防治措施 | 第17-18页 |
·生物防治 | 第18-22页 |
·抗性植株的构建 | 第22-23页 |
·生物防治的展望 | 第23页 |
·青枯雷尔氏菌的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 第23-26页 |
·EPS | 第24-25页 |
·LPSs | 第25页 |
·OPGs | 第25页 |
·PG和EG | 第25-26页 |
·运动性 | 第26页 |
·青枯雷尔氏菌所引起的植物青枯病的生物防治机理研究进展 | 第26-30页 |
·细菌素的产生 | 第26页 |
·诱导抗病性 | 第26-29页 |
·定殖位点竞争 | 第29页 |
·其它生防机制 | 第29-30页 |
·本研究的实验基础及前期工作 | 第30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30-3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1-39页 |
·试验材料 | 第31页 |
·试验菌株及来源 | 第31页 |
·试验植物 | 第31页 |
·试剂及配方 | 第31页 |
·主要仪器 | 第31页 |
·试验方法 | 第31-38页 |
·青枯菌的培养 | 第31-32页 |
·52-23对52体外抑制作用 | 第32页 |
·番茄组培苗的培养及接菌方法 | 第32-33页 |
·52-23接种后提高番茄的抗病效果测定 | 第33页 |
·与SAR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 第33-36页 |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 第36-37页 |
·总蛋白电泳 | 第37-38页 |
·数据处理 | 第38-3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9-61页 |
·52-23对52体外抑制作用 | 第39页 |
·52-23对番茄的致病性测定 | 第39-40页 |
·52-23接种后提高番茄的抗病效果测定 | 第40-41页 |
·与SAR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 第41-57页 |
·SOD | 第41-43页 |
·POD | 第43-45页 |
·CAT | 第45-47页 |
·PAL | 第47-49页 |
·PPO | 第49-51页 |
·酚类 | 第51-53页 |
·叶绿素 | 第53-55页 |
·H_2O_2 | 第55-57页 |
·可溶性蛋白 | 第57-59页 |
·总蛋白 | 第59-61页 |
4 讨论 | 第61-64页 |
5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