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HDYM-03产甘露聚糖酶高产突变株的选育及其粗酶性质的初步研究

中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7页
第1章 前言第7-21页
   ·甘露聚糖与甘露聚糖酶第7-8页
     ·甘露聚糖第7页
     ·甘露聚糖酶第7-8页
   ·β–甘露聚糖酶的来源第8-12页
     ·植物来源的β–甘露聚糖酶第9页
     ·动物来源的β–甘露聚糖酶第9页
     ·微生物来源的β–甘露聚糖酶第9-10页
     ·β–甘露聚糖酶酶活力的测定第10-12页
     ·β–甘露聚糖酶产生菌的筛选方法第12页
   ·国内外对 β-甘露聚糖酶及其产生菌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第12-16页
     ·β-甘露聚糖酶菌种选育、产酶条件及酶学性质研究进展第13-15页
     ·β-甘露聚糖酶的基因工程研究进展第15-16页
   ·β-甘露聚糖酶的生产第16页
   ·β-甘露聚糖酶的应用第16-17页
   ·β-甘露聚糖酶产生菌的诱变育种研究进展第17-19页
   ·本研究的主要技术路线第19-20页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0-21页
第2章 材料与方法第21-30页
   ·材料第21-23页
     ·菌种第21页
     ·培养基第21-22页
     ·主要试剂、药品第22-23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23页
   ·方法第23-30页
     ·菌种活化第23页
     ·出发菌株生长曲线的测定第23-24页
     ·粗酶液制备第24页
     ·DNS 法测定甘露聚糖酶活力第24-25页
     ·菌株的诱变育种第25-27页
     ·高产菌株的筛选第27-28页
     ·各种诱变方法诱变效果的评价第28页
     ·粗酶液的收集第28页
     ·粗酶液性质的研究第28-30页
第3章 结果与分析第30-70页
   ·甘露糖标准曲线的绘制结果第30页
   ·魔芋粉中还原糖的检测结果第30页
   ·HDYM-03 的生长曲线第30-31页
   ·HDYM-03 的紫外线诱变第31-36页
     ·紫外线对 HDYM-03 的致死效应第31-32页
     ·紫外线对HDYM-03 的诱变结果第32-33页
     ·紫外线诱变的筛选结果第33-36页
   ·HDYM-03 的NTG 诱变第36-44页
     ·亚硝基胍(NTG)对HDYM-03 的致死效应第36-37页
     ·NTG 对HDYM-03 的诱变效果第37-38页
     ·NTG 诱变的筛选结果第38-44页
   ·HDYM-03 的NTG+UV 复合诱变第44-52页
     ·NTG+UV 复合诱变对HDYM-03 菌株的致死效应第44-46页
     ·NTG+UV 复合诱变对HDYM-03 的诱变效果第46-47页
     ·NTG+UV 复合诱变HDYM-03 的筛选结果第47-52页
   ·HDYM-03 的硫酸二乙酯(DES)诱变第52-61页
     ·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对HDYM-03 的致死效应第52-54页
     ·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对HDYM-03 的诱变效果第54-55页
     ·硫酸二乙酯(DES)诱变的筛选结果第55-61页
   ·各种理化因子诱变HDYM-03 的效果评价第61-62页
   ·N10-46 的亚硝基胍(NTG)诱变第62-66页
     ·刚果红染色法初筛β-甘露聚糖酶高产突变株第63页
     ·DNS 法复筛β-甘露聚糖酶高产突变株第63-64页
     ·β-甘露聚糖酶高产突变株N10-46-85 的遗传稳定性检测第64-65页
     ·NTG 诱变所得β-甘露聚糖酶高产突变株的菌落形态第65-66页
   ·HDYM-03 粗酶液性质第66-70页
     ·pH 对酶活力及稳定性的影响第66-67页
     ·温度对酶促反应活力的影响第67-68页
     ·粗酶液的热稳定性第68页
     ·金属离子对酶活的影响第68-70页
第4章 讨论第70-73页
   ·刚果红染色法初筛 β-甘露聚糖酶高产突变株第70-71页
   ·四种物理化学因子的诱变效果评价第71页
   ·工作设想第71-73页
第5章 结论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3页
致谢第83-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DSP2812的混合动力汽车电机驱动控制器的研究
下一篇:防抱死制动系统控制器的仿真及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