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壹 前言 | 第10-18页 |
一、方位词和方位短语研究概况 | 第10-16页 |
(一) 方位词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二) 古代汉语方位短语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二、本文研究的意义、对象和方法 | 第16-18页 |
(一)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二)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四) 相关说明 | 第17-18页 |
贰 方位短语"NP+上" | 第18-35页 |
一、"NP+上"的历时考察 | 第18-20页 |
(一) 上古的"NP+上" | 第18-19页 |
(二) 中古的"NP+上" | 第19页 |
(三) 相关比较 | 第19-20页 |
二、"NP+上"中的NP | 第20-27页 |
(一) 上古"NP+上"中NP的次类 | 第20-23页 |
(二) 中古"NP+上"中NP的次类 | 第23-27页 |
三、后置方位词"上"的语义变化 | 第27-31页 |
四、方位词"上"的语法化 | 第31-35页 |
(一) 由NP的次类变换引起的语法化 | 第31-33页 |
(二) 由方位短语"NP+上"的句法位置变化引起的语法化 | 第33-35页 |
叁 方位短语"NP+下" | 第35-49页 |
一、"NP+下"的历时考察 | 第35-36页 |
二、"NP+下"中的NP | 第36-42页 |
(一) 上古"NP+下"中NP的次类 | 第36-38页 |
(二) 中古"NP+下"中NP的次类及相关比较 | 第38-42页 |
三、后置方位词"下"的语义变化 | 第42-45页 |
四、方位词"下"的语法化 | 第45-49页 |
(一) 由NP的次类变化引起的语法化 | 第45-46页 |
(二) 由方位短语"NP+下"的句法位置变化引起的语法化 | 第46-49页 |
肆 方位短语"NP+中" | 第49-64页 |
一、"NP+中"的历时考察 | 第49页 |
二、"NP+中"中的NP | 第49-58页 |
(一) 上古"NP+中"中NP的次类 | 第49-53页 |
(二) 中古"NP+中"中NP的次类 | 第53-58页 |
三、后置方位词"中"的语义变化 | 第58-62页 |
四、方位词"中"的语法化 | 第62-64页 |
(一) 由NP的次类变化引起的语法化 | 第62页 |
(二) 由方位短语"NP+中"的句法位置变化引起的语法化 | 第62-64页 |
伍 相关问题讨论 | 第64-70页 |
一、其他方位短语情况 | 第64-66页 |
(一) NP+内 | 第64-65页 |
(二) NP+外 | 第65页 |
(三) NP+前 | 第65-66页 |
二、连词"之"、"以"与方位词结合使用的情况 | 第66-68页 |
三、由中古方位短语的发展引发的思考:后置方位词语法化的机制 | 第68-70页 |
陆 结语 | 第70-74页 |
一、中古汉语方位短语使用的概况 | 第70-71页 |
二、中古方位短语的发展 | 第71-72页 |
三、一些理论探讨的结论 | 第72页 |
四、本课题研究的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附.. 本人在读期间发表科研论文、论著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