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民事诉讼中诉的利益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前言第10-11页
第一章 民事诉讼中诉的利益概述第11-21页
 一、诉的利益理论的起源和发展第11-15页
  (一) 大陆法系第11-14页
  (二) 英美法系第14-15页
  (三) 小结第15页
 二、我国法学界对诉的利益概念的界定第15-17页
 三、诉的利益的种类第17-21页
  (一) 确认之诉诉的利益第17-18页
  (二) 给付之诉诉的利益第18-19页
  (三) 形成之诉诉的利益第19-21页
第二章 民事诉讼中诉的利益的本质和功能第21-25页
 一、诉的利益的本质第21-22页
  (一) 国家利益说第21页
  (二) 当事人利益说第21页
  (三) 国家利益和原告、被告利益说第21-22页
 二、诉的利益的功能第22-25页
  (一) 消极功能第22-23页
  (二) 积极功能第23-25页
第三章 诉的利益理论与民事诉讼相关理论的关系第25-40页
 一、诉的利益理论与诉权理论第25-30页
  (一) 诉权理论的发展概述第25-27页
  (二) 我国学者对诉权理论的探讨第27-28页
  (三) 把诉的利益作为诉权产生和实现的基础第28-30页
 二、诉的利益理论与正当当事人理论第30-36页
  (一) 正当当事人理论的发展第30-31页
  (二) 诉讼实施权理论的不足和诉的利益的引进第31-35页
  (三) 诉的利益与当事人适格的关系第35-36页
 三、诉的利益理论与法院审判权第36-40页
  (一) 诉的利益与法院审判权的关系第36-37页
  (二) 诉的利益与审判权作用范围的扩张第37-40页
第四章 我国引进诉的利益理论的立法操作和改革建议第40-48页
 一、引进诉的利益理论的立法操作第40-41页
  (一) 国外和我国澳门地区关于诉的利益的立法例第40页
  (二) 我国引进诉的利益的立法操作第40-41页
 二、引进诉的利益对我国司法实践的改革建议第41-48页
  (一) 根据诉的利益考量新型案件的可诉性第41-45页
  (二) 对诉的利益的审理和裁判的构想第45-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书目第49-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DSP的25Hz相敏轨道电路接收器的设计
下一篇:Fe~(3+)浓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毒素合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