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中诉的利益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民事诉讼中诉的利益概述 | 第11-21页 |
一、诉的利益理论的起源和发展 | 第11-15页 |
(一) 大陆法系 | 第11-14页 |
(二) 英美法系 | 第14-15页 |
(三) 小结 | 第15页 |
二、我国法学界对诉的利益概念的界定 | 第15-17页 |
三、诉的利益的种类 | 第17-21页 |
(一) 确认之诉诉的利益 | 第17-18页 |
(二) 给付之诉诉的利益 | 第18-19页 |
(三) 形成之诉诉的利益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民事诉讼中诉的利益的本质和功能 | 第21-25页 |
一、诉的利益的本质 | 第21-22页 |
(一) 国家利益说 | 第21页 |
(二) 当事人利益说 | 第21页 |
(三) 国家利益和原告、被告利益说 | 第21-22页 |
二、诉的利益的功能 | 第22-25页 |
(一) 消极功能 | 第22-23页 |
(二) 积极功能 | 第23-25页 |
第三章 诉的利益理论与民事诉讼相关理论的关系 | 第25-40页 |
一、诉的利益理论与诉权理论 | 第25-30页 |
(一) 诉权理论的发展概述 | 第25-27页 |
(二) 我国学者对诉权理论的探讨 | 第27-28页 |
(三) 把诉的利益作为诉权产生和实现的基础 | 第28-30页 |
二、诉的利益理论与正当当事人理论 | 第30-36页 |
(一) 正当当事人理论的发展 | 第30-31页 |
(二) 诉讼实施权理论的不足和诉的利益的引进 | 第31-35页 |
(三) 诉的利益与当事人适格的关系 | 第35-36页 |
三、诉的利益理论与法院审判权 | 第36-40页 |
(一) 诉的利益与法院审判权的关系 | 第36-37页 |
(二) 诉的利益与审判权作用范围的扩张 | 第37-40页 |
第四章 我国引进诉的利益理论的立法操作和改革建议 | 第40-48页 |
一、引进诉的利益理论的立法操作 | 第40-41页 |
(一) 国外和我国澳门地区关于诉的利益的立法例 | 第40页 |
(二) 我国引进诉的利益的立法操作 | 第40-41页 |
二、引进诉的利益对我国司法实践的改革建议 | 第41-48页 |
(一) 根据诉的利益考量新型案件的可诉性 | 第41-45页 |
(二) 对诉的利益的审理和裁判的构想 | 第45-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书目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