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红树林昆虫群落及主要害虫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14页 |
英文摘要 | 第14-20页 |
1 引言 | 第20-30页 |
·研究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 第20-2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2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4-27页 |
·文献综述的启示 | 第27-28页 |
·研究目的 | 第28页 |
·研究主要内容 | 第28-29页 |
·福建省红树林昆虫群落结构特征 | 第28页 |
·确定红树林主要害虫种类,探讨暴发原因 | 第28页 |
·寄主红树植物个体的抗虫机制 | 第28-29页 |
·选择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 | 第29页 |
·解决的问题与创新点 | 第29-30页 |
2 基本情况 | 第30-34页 |
·福建省海岸带特点 | 第30页 |
·福建省气候特征 | 第30页 |
·福建红树林历史概况 | 第30页 |
·福建红树林现状特点 | 第30-34页 |
·红树林面积分布情况 | 第31-32页 |
·红树植物种类分布特点 | 第32-33页 |
·福建红树林结构特点 | 第33-34页 |
3 红树林昆虫群落结构与动态 | 第34-63页 |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 | 第34-36页 |
·研究地区概况 | 第34-35页 |
·试验地自然条件概况 | 第35页 |
·试验地植被 | 第35-36页 |
·调查取样方法与数理统计 | 第36-41页 |
·红树林昆虫群落调查 | 第36-39页 |
·室内饲养观察 | 第39页 |
·数据处理 | 第39-41页 |
·红树林昆虫群落结构及其特性 | 第41-50页 |
·红树林昆虫群落组成结构 | 第41-44页 |
·不同类型红树林昆虫群落对比 | 第44-46页 |
·不同潮水位昆虫组成分析 | 第46-47页 |
·红树林昆虫群落生态优势度与主要优势种 | 第47-50页 |
·红树林昆虫群落动态 | 第50-60页 |
·红树林昆虫群落个体数量的季节动态 | 第53-56页 |
·红树林昆虫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季节动态 | 第56-58页 |
·红树林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季节动态 | 第58-59页 |
·红树林昆虫群落物种均匀度和优势度的季节动态 | 第59-60页 |
·小结 | 第60-63页 |
·红树林昆虫群落的组成 | 第60页 |
·不同类型红树林昆虫群落结构差异 | 第60-61页 |
·红树林昆虫群落动态 | 第61-62页 |
·红树林优势害虫的发生趋势 | 第62-63页 |
4 红树林主要害虫生物学与生态学研究 | 第63-8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3-66页 |
·主要害虫 | 第63页 |
·参试植物 | 第63页 |
·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 | 第63页 |
·耐海水浸泡试验方法 | 第63-64页 |
·空间格局研究方法 | 第64-66页 |
·毛颚小卷蛾(桐花树) | 第66-74页 |
·寄主和危害 | 第66-67页 |
·形态特征 | 第67-68页 |
·生物学特性 | 第68-69页 |
·发生规律 | 第69-73页 |
·幼虫空间分布格局 | 第73页 |
·小结 | 第73-74页 |
·海榄雌瘤斑螟(白骨壤) | 第74-81页 |
·寄主和危害 | 第74页 |
·形态特征 | 第74-75页 |
·生物学特性 | 第75-77页 |
·卵、幼虫空间分布格局 | 第77-79页 |
·抽样技术 | 第79-81页 |
·小结 | 第81页 |
·丽绿刺蛾(秋茄、桐花树) | 第81-89页 |
·寄主植物及为害情况 | 第81页 |
·形态学特征 | 第81-82页 |
·生物学特性 | 第82-83页 |
·发生规律 | 第83-85页 |
·丽绿刺蛾抗逆性 | 第85-87页 |
·小结 | 第87-89页 |
5 红树植物化学抗虫机制分析 | 第89-10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9-92页 |
·参试植物 | 第89页 |
·植物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 第89-90页 |
·分析方法 | 第90-92页 |
·干扰昆虫对食物利用的化学物质含量及其作用 | 第92-94页 |
·红树植物丹宁含量与害虫危害关系 | 第93-94页 |
·丹宁的含量变化与主要害虫危害的关系 | 第94页 |
·基本营养物质含量与害虫危害的关系 | 第94-101页 |
·红树植物营养物质含量与植物抗虫性分析 | 第94-96页 |
·红树植物营养物质含量变化与主要害虫危害关系 | 第96-101页 |
·小结 | 第101-103页 |
·干扰昆虫对食物利用的化学物质 | 第101页 |
·丹宁的含量变化与主要害虫危害的关系 | 第101页 |
·红树植物营养物质含量与抗虫性关系 | 第101页 |
·红树植物营养物质含量变化与主要害虫危害的关系 | 第101-103页 |
6 主要害虫的综合治理 | 第103-109页 |
·主要害虫的生物防治 | 第103-10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03-104页 |
·室内侵染力测定 | 第104-105页 |
·林间防治试验结果 | 第105页 |
·小结 | 第105-106页 |
·林业防治技术 | 第106-107页 |
·树种调整 | 第106页 |
·造林滩涂选择 | 第106-107页 |
·天敌 | 第107页 |
·红树林的综合治理 | 第107-109页 |
7 结语 | 第109-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20页 |
附录 1:红树林节肢动物群落物种组成及数量 | 第120-122页 |
附录 2:个人简历 | 第122-123页 |
致谢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