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古典主义思潮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导论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古典主义 | 第13-25页 |
一、古典主义的概念内涵 | 第13-17页 |
二、古典主义在20 世纪的复兴 | 第17-20页 |
三、古典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发展 | 第20-25页 |
第一章 发端:传统文学观念激发的本能性抗衡 | 第25-46页 |
第一节 梅光迪与胡适的文学论争 | 第25-31页 |
一、由传统文学观念激发的本能性抗衡 | 第25-28页 |
二、对新人文主义思想的初步运用 | 第28-31页 |
第二节 梅光迪在论争中体现出的古典主义美学倾向 | 第31-41页 |
一、提倡中庸,反对偏至 | 第31-35页 |
二、崇尚传统,推崇对古典文学的模仿 | 第35-38页 |
三、反对进化论,追求恒定的美学价值 | 第38-41页 |
第三节 梅光迪之古典主义的现代性意义 | 第41-46页 |
第二章 演进:承接西学的文化保守主义的悲剧 | 第46-86页 |
第一节 学衡派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批判 | 第48-60页 |
一、五四激进思潮与《学衡》的创刊 | 第48-52页 |
二、阐发新人文主义批判新文化运动 | 第52-60页 |
第二节 学衡派建立的古典主义文学观 | 第60-82页 |
一、强调中庸适度的理性原则 | 第60-64页 |
二、重视传统,坚持文言不可废 | 第64-68页 |
三、坚信真理恒定,认为文学无新旧之分 | 第68-72页 |
四、重视规范与训练,主张摹仿论 | 第72-76页 |
五、重视文学的道德内容及教化作用 | 第76-82页 |
第三节 学衡派之古典主义的悲剧命运 | 第82-86页 |
第三章 高潮:理论体系的确立及实践性的批评与创作 | 第86-128页 |
第一节 新月诗派对五四文学与左翼文学的批判 | 第86-98页 |
一、新月诗派的古典主义转向 | 第87-91页 |
二、对五四文学之浪漫主义的批判 | 第91-94页 |
三、对左翼文学之浪漫主义的批判 | 第94-98页 |
第二节 新月诗派理论家梁实秋的古典主义理论体系 | 第98-114页 |
一、文学的永恒本质与道德功用 | 第98-103页 |
二、贯彻理性与模仿原则的创作论 | 第103-109页 |
三、坚守道德理性标准的文学批评论 | 第109-114页 |
第三节 新月诗派格律诗实践的古典主义特点 | 第114-128页 |
一、崇尚理性对情感的节制 | 第115-119页 |
二、探寻合乎古典纪律的格律形式 | 第119-124页 |
三、融合中西文学传统,追求健康与尊严的美 | 第124-128页 |
结语 | 第128-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