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音论文--近代语音(元、明、清语音)论文--其他韵书论文

明末以来内丘、尧山语音的演变研究--以《元韵谱》、《五方元音》为依据

提要第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24页
 第一节 河北内丘、尧山概况第7-10页
  一、地理位置第7页
  二、人口第7-8页
  三、建置沿革第8-10页
 第二节 本课题主要依据的文献材料——《元韵谱》、《五方元音》第10-19页
  一、关于《元韵谱》第10-14页
  二、关于《五方元音》第14-19页
 第三节 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及现状第19-22页
  一、研究价值第19-20页
  二、研究现状第20-22页
 第四节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22-24页
  一、研究思路第22页
  二、研究方法第22-24页
第二章《元韵谱》与《五方元音》的关系第24-67页
 第一节 《元韵谱》与《五方元音》韵图比较第24-52页
  一、韵图结构之比较第24-31页
  二、韵图列字之比较第31-52页
 第二节 《元韵谱》与《五方元音》韵书比较第52-65页
  一、韵书结构之比较第52-55页
  二、韵书韵字之比较第55-61页
  三、韵书注释之比较第61-65页
 第三节 韵书与韵图的关系第65-67页
  一、《元韵谱》韵书与韵图的关系第65-66页
  二、《五方元音》韵书与韵图的关系第66-67页
第三章《元韵谱》与《五方元音》的语音系统第67-165页
 第一节 声母系统第67-101页
  一、声母系统概述第67-68页
  二、各组声母的讨论第68-77页
  三、声母表第77页
  四、关于声母系统的几个问题第77-101页
   (一) 全浊声母的清化第77-81页
   (二) 见精组声母与舌面化第81-86页
   (三) 知庄章三组声母的分合第86-92页
   (四) 微母、疑母与影母第92-101页
 第二节 韵母系统第101-156页
  一、韵母系统概述第101-102页
  二、各组韵部的讨论第102-146页
  三、韵母表第146-147页
  四、关于韵母系统的几个问题第147-156页
   (一) 关于中古入声韵的改配和分并第147-150页
   (二) 唇音字的开合问题第150-152页
   (三) 知庄章三组声母后的[i]音第152-156页
 第三节 声调系统第156-165页
  一、声调系统概述第156-157页
  二、全浊上声字的演变第157-158页
  三、入声问题第158-165页
第四章 明末以来内丘、尧山语音的演变第165-203页
 第一节 声母系统的演变第165-183页
  一、明末清初内丘、尧山语音的声母状况第165-166页
  二、今内丘、尧山语音的声母状况第166页
  三、明末以来内丘、尧山方言声母的演变第166-183页
   (一) 微母的演变第166-171页
   (二) 疑母的演变第171-177页
   (三) 日母的分化第177-179页
   (四) 舌面音[(?)]的产生第179-183页
 第二节 韵母系统的演变第183-201页
  一、明末清初内丘、尧山语音的韵母状况第183-184页
  二、今内丘、尧山语音的韵母状况第184-185页
  三、明末以来内丘、尧山方言韵母的演变第185-201页
   (一) [(?)]音的产生第185-187页
   (二) [ai]、[uai]、[au]、[iau]等复元音韵母的演变第187-189页
   (三) [iai]韵的转化第189-191页
   (四) [an]类韵母的演变第191-194页
   (五) [o、uo]类韵母的演变第194-195页
   (六) 入声韵类的消失第195-201页
 第三节 声调系统的演变第201-203页
第五章 结语第203-205页
参考文献第205-210页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第210-211页
论文摘要(中文)第211-214页
论文摘要(英文)第214-217页

论文共2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木材微观构造对受载断裂的影响方式研究
下一篇:基于移动通信平台的家校通系统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