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基于环境激励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的比较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引言 | 第10-17页 |
| ·结构损伤识别方法研究进展 | 第10-15页 |
| ·选题意义 | 第15页 |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5-17页 |
| 1 基于环境激励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 第17-32页 |
| ·基于环境激励频域损伤识别方法 | 第17-20页 |
| ·峰值法 | 第17-19页 |
| ·频域分解法 | 第19-20页 |
| ·基于环境激励时域损伤识别方法 | 第20-31页 |
| ·时间序列法 | 第21-24页 |
| ·随机子空间法 | 第24-26页 |
| ·随机减量法 | 第26-29页 |
| ·NExT 法 | 第29-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2 两种相关方法和两种损伤指标的基本原理 | 第32-42页 |
| ·两种相关方法 | 第32-40页 |
| ·最小二乘复指数法 | 第32-35页 |
| ·ITD 法 | 第35-40页 |
| ·两种损伤指标 | 第40-41页 |
| ·坐标模态保证标准COMAC | 第40页 |
| ·基于模态柔度差的识别指标 | 第40-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3 环境激励下框架结构损伤识别结果比较 | 第42-71页 |
| ·钢框架模型 | 第42-50页 |
| ·钢框架结构模型 | 第42-45页 |
| ·计算振动响应和位移响应函数 | 第45-50页 |
| ·环境激励下框架结构损伤识别结果比较 | 第50-69页 |
| ·峰值法对钢框架损伤识别结果 | 第50-53页 |
| ·频域分解法对钢框架损伤识别结果 | 第53-56页 |
| ·时间序列法对钢框架损伤识别结果 | 第56-58页 |
| ·随机子空间法对钢框架损伤识别结果 | 第58-60页 |
| ·随机减量法对钢框架损伤识别结果 | 第60-65页 |
| ·NExT 法对钢框架损伤识别结果 | 第65-69页 |
| ·识别结果比较 | 第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 结论 | 第7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76-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详细摘要 | 第78-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