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10-25页 |
| ·聚酰亚胺概述 | 第10-11页 |
| ·聚酰亚胺的合成方法 | 第11-13页 |
| ·二酐与二胺合成聚酰亚胺 | 第11-13页 |
| ·聚酰胺酯合成聚酰亚胺 | 第13页 |
| ·反应的影响因素 | 第13-16页 |
| ·聚酰亚胺的发展方向 | 第16-17页 |
| ·聚酰亚胺的性能 | 第17页 |
| ·聚酰亚胺的应用 | 第17-18页 |
| ·聚酰亚胺复合材料 | 第18-20页 |
| ·聚酰亚胺的缺陷 | 第20页 |
| ·聚酰亚胺的粉末化 | 第20页 |
| ·聚硅氧烷的性能 | 第20-21页 |
| ·聚酰亚胺硅氧烷共聚物概述 | 第21-24页 |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 第2章 聚酰亚胺/聚硅氧烷复合微粒子的制备 | 第25-36页 |
| ·实验原料与仪器 | 第25-26页 |
| ·实验原料 | 第25-26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6页 |
| ·原料的精制 | 第26页 |
| ·溶剂的精制 | 第26页 |
| ·4,4’-二氨基二苯醚(ODA)的精制 | 第26页 |
| ·均苯四甲酸二酐的精制 | 第26页 |
| ·聚酰亚胺/交联聚硅氧烷复合微粒子的制备 | 第26-31页 |
| ·实验步骤 | 第27页 |
| ·测试与表征 | 第27-2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8-31页 |
| ·表面活性剂对分散情况的影响 | 第28页 |
| ·聚酰胺酸浓度分散情况的影响 | 第28页 |
| ·复合微粒子红外光谱分析 | 第28-29页 |
| ·复合微粒子热分析 | 第29-30页 |
| ·复合微粒子的粒径分析 | 第30-31页 |
| ·复合微粒子的疏水性测试 | 第31页 |
| ·聚酰亚胺/烷基改性聚硅氧烷复合微粒子的制备 | 第31-35页 |
| ·实验步骤 | 第31-32页 |
| ·测试与表征 | 第3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2-35页 |
| ·烷基改性聚硅氧烷含量对聚酰胺酸粘度的影响 | 第32-33页 |
| ·复合微粒子的热分析 | 第33页 |
| ·复合微粒子的形貌分析 | 第33-34页 |
| ·复合微粒子的疏水性测试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3章 聚酰亚胺硅氧烷共聚物微粒的制备 | 第36-40页 |
| ·实验原料与仪器 | 第36-37页 |
| ·实验原料 | 第36-37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7页 |
| ·原料的精制 | 第37页 |
| ·实验步骤 | 第37页 |
| ·测试与表征 | 第37-3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8-39页 |
| ·氨基聚硅氧烷对聚酰胺酸聚硅氧烷粘度的影响 | 第38页 |
| ·聚酰亚胺硅氧烷的储存稳定性 | 第38-39页 |
| ·疏水性分析 | 第39页 |
| ·本章小节 | 第39-40页 |
| 第4章 聚酰亚胺/烷基改性聚硅氧烷复合微米粒子的制备 | 第40-52页 |
| ·聚酰亚胺/烷基改性聚硅氧烷复合微粒子的制备与性质 | 第40-44页 |
| ·实验原料与仪器 | 第40-41页 |
| ·实验原料 | 第40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40页 |
| ·测试与表征 | 第40-41页 |
| ·实验步骤 | 第4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4页 |
| ·复合微粒子的粒径分析 | 第41-42页 |
| ·复合微粒子的FT-IR光谱分析 | 第42-43页 |
| ·复合微粒子的热分析 | 第43-44页 |
| ·复合微粒子的疏水性 | 第44页 |
| ·聚酰亚胺/烷基改性聚硅氧烷复合微粒子改性环氧树脂 | 第44-50页 |
| ·实验原料 | 第45-46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46页 |
| ·测试与表征 | 第46页 |
| ·实验步骤 | 第4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0页 |
| ·疏水性分析 | 第46-47页 |
| ·热分析 | 第47-48页 |
| ·力学性能测试 | 第48-50页 |
| ·硬度测试 | 第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附录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