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轨道不平顺对车轨系统竖向振动响应的影响分析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8页 |
·轨道不平顺功率谱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内外轨道动力学的发展 | 第12-15页 |
·列车-轨道系统振动分析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 第15-18页 |
·本文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轨道不平顺的随机模拟方法 | 第20-47页 |
·引言 | 第20页 |
·随机过程 | 第20-25页 |
·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 | 第21页 |
·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 | 第21-22页 |
·平稳随机过程的谱分析 | 第22-25页 |
·轨道不平顺的描述 | 第25-30页 |
·轨道不平顺的平稳随机过程性质 | 第25-26页 |
·轨道不平顺的类型 | 第26-30页 |
·轨道不平顺的相关分析 | 第30-32页 |
·相关函数的数据整理方法 | 第30-32页 |
·相关函数的形式与特点 | 第32页 |
·轨道不平顺的功率谱密度 | 第32-36页 |
·功率谱密度的定义 | 第33-34页 |
·数字谱密度估计的原理与方法 | 第34-35页 |
·轨道不平顺功率谱所能提供的信息和用途 | 第35-36页 |
·国内外轨道不平顺功率谱密度 | 第36-39页 |
·几种常见的轨道不平顺随机模拟方法 | 第39-46页 |
·二次滤波法 | 第39-40页 |
·三角级数法 | 第40-41页 |
·基于频域功率谱等效法 | 第41-43页 |
·ARMA模型随机模拟 | 第43-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第三章 轨道随机不平顺模拟方法的比较 | 第47-56页 |
·概述 | 第47页 |
·二次滤波法 | 第47-49页 |
·三角级数法 | 第49-51页 |
·基于频域功率谱等效法 | 第51-52页 |
·ARMA模型模拟法 | 第52-54页 |
·几种随机模拟方法的比较 | 第54页 |
·小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郑武线轨道不平顺相关性和谱密度分析 | 第56-66页 |
·概述 | 第56页 |
·郑武线轨道不平顺相关性分析 | 第56-59页 |
·实测数据的中心化处理 | 第56-57页 |
·相关函数表达式 | 第57-58页 |
·方差及互相关函数分析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页 |
·郑武线轨道不平顺谱密度分析 | 第59-62页 |
·郑武线轨道高低不平顺 | 第59-60页 |
·郑武线轨道方向不平顺 | 第60-61页 |
·郑武线轨道水平不平顺 | 第61-62页 |
·郑武线与秦沈线不平顺状态的分析比较 | 第62-64页 |
·秦沈客运专线轨道不平顺的功率谱分析 | 第62-64页 |
·郑武线与秦沈线轨道不平顺谱密度的比较分析 | 第64页 |
·小结 | 第64-66页 |
第五章 列车-轨道系统竖向振动分析方法 | 第66-86页 |
·引言 | 第66页 |
·机车、车辆竖向振动分析模型 | 第66-68页 |
·基本假设 | 第66页 |
·6自由度的机车车辆竖向振动分析模型 | 第66-68页 |
·轨道竖向振动分析模型 | 第68-71页 |
·基本假设 | 第68-69页 |
·12自由度的竖向直线轨道单元竖向振动分析模型 | 第69-71页 |
·轮轨竖向耦合模型 | 第71-72页 |
·列车-轨道时变系统振动方程的建立及求解 | 第72-85页 |
·形成矩阵的“对号入座”法则简介 | 第72页 |
·车辆(包括机车)竖向振动总势能的计算 | 第72-77页 |
·轨道竖向总势能的计算 | 第77-83页 |
·列车—轨道系统竖向振动方程的建立与求解 | 第83-85页 |
·小结 | 第85-86页 |
第六章 轨道不平顺对列车-轨道系统竖向振动的影响 | 第86-100页 |
·引言 | 第86页 |
·轨道竖向不平顺幅值的影响 | 第86-89页 |
·轨道竖向不平顺波长的影响 | 第89-93页 |
·轮轨分离时的轨道竖向不平顺临界幅值及波长的分析 | 第93-95页 |
·列车运行速度的影响 | 第95-99页 |
·小结 | 第99-100页 |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 第100-103页 |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100-101页 |
·今后努力的方向 | 第101-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9页 |
致谢 | 第109-11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