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导论: 问题的提出 | 第6-10页 |
一、本文的意义 | 第6页 |
1. 理论意义 | 第6页 |
2. 实践意义 | 第6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6-8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8-10页 |
1. 研究方法 | 第8页 |
2. 研究框架 | 第8-10页 |
第一章 “预设”的概念及作用 | 第10-14页 |
第二章 “生成”的理论背景及概念 | 第14-23页 |
一、现代教育哲学从思维本体论到生成论本体论的进步 | 第14页 |
二、多尔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观 | 第14-15页 |
三、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 第15页 |
四、接受美学的观点 | 第15-16页 |
五、传统课堂的弊端呼唤新的价值取向 | 第16-23页 |
第三章 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 | 第23-40页 |
一、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 第23页 |
二、新课改背景下的预设与生成 | 第23-40页 |
1. 充分作好预设的准备 | 第23-30页 |
2. 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 | 第30-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后记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