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政治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加强“关爱教育”的对策研究--以分析新课标关于“关爱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为基础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8页
1. 前言第8-14页
   ·“关爱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应然目标第8-11页
     ·关爱品德的形成是个体道德发展过程的重要阶段第8页
     ·“关爱教育”是时代的迫切召唤第8-9页
     ·“关爱教育”已成为各国的普遍德育实践第9-10页
     ·我国青少年的关爱品德养成问题亦备受重视第10-11页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问题第11-12页
   ·核心概念界定第12-14页
2. “关爱教育”的理论来源及研究现状第14-23页
   ·中国学者对“关爱”和“关爱教育”的论述第14-18页
     ·关爱的定义第14-15页
     ·中国学者对“关爱教育”内涵的理解第15-16页
     ·关于“关爱教育”进行方式的各种观点第16-18页
   ·外国学者对“关爱”和关爱品德的培养方法的论述第18-20页
     ·关爱的涵义第18-19页
     ·关爱品德的培养方法第19-20页
   ·体谅德育模式是“关爱教育”的主要理论来源第20-22页
     ·人际与社会情境意识的培育第20-21页
     ·关爱的特征第21-22页
     ·重情的道德教育方法第22页
   ·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第22-23页
3. 研究方法第23-25页
   ·实证研究第23-24页
     ·内容分析法第23页
     ·问卷调查法第23-24页
   ·理论分析第24-25页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第24页
     ·关于教学对策的理论解构第24-25页
4.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关于“关爱教育”的内容和目标第25-35页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新课程标准对“关爱教育”的体现第25-27页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关于“关爱教育”的内容分类第27-28页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关于“关爱教育”的学期分布第28-31页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关于“关爱教育”的认知目标分析第31-34页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认知目标及其作用第31-33页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对“关爱教育”的认知目标安排方面的特点分析第33页
     ·“关爱教育”的认知目标举例分析第33-34页
   ·主要发现: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关于“关爱教育”的内容之特点第34-35页
     ·系统性第34页
     ·层次性第34-35页
     ·情境性第35页
     ·综合性第35页
5. 初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关爱教育”和初中生关爱品德的现状和问题第35-40页
   ·初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关爱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思想政治课程中关爱教学内容强调社会发展对个体的要求,忽略第36-38页
   ·初中生关爱品德的现状和问题第38-40页
6. 初中思想品德课根据新课标要求加强“关爱教育”的主要对策第40-62页
   ·对策一:确立“关爱教育”的原则第40-42页
     ·本土化第40-41页
     ·生成性第41页
     ·全面性第41-42页
     ·针对性第42页
   ·对策二:提高政治教师的素质第42-45页
     ·公正的教师第42-43页
     ·促进的教师第43-44页
     ·关爱型的教师第44-45页
   ·对策三: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最佳的学习方式第45-49页
     ·“关爱教育”与学习方式第45-46页
     ·“关爱教育”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选择学习方式第46页
     ·体验性学习是“关爱教育”的主要学习方式第46-49页
   ·对策四:要选择最佳的课堂教学方法第49-58页
     ·角色扮演第49-53页
     ·情境教学第53-55页
     ·对话教学第55-57页
     ·实践教学第57-58页
   ·对策五:处理好“关爱教育”相关的几对关系第58-62页
     ·显性“关爱教育”与隐性“关爱教育”的关系第58-60页
     ·“关爱教育”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关系第60页
     ·“关爱教育”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指导的关系第60-62页
结束语第62-63页
注释第63-66页
参考文献第66-68页
附录第68-70页
后记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车牌识别算法研究
下一篇: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