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回顾 | 第10-20页 |
一、追根溯源,此“两权分离”非彼“两权分离” | 第10-11页 |
二、企业集团化,引起对隧道挖掘现象的关注,开创以终极所有者和两权分离为特征的研究 | 第11-12页 |
三、中国的终极所有者研究状况 | 第12-13页 |
四、对隧道现象的研究及方法论 | 第13-17页 |
(一) 不同方法论下的文献 | 第13-15页 |
(二) 值得一提的国内研究 | 第15-17页 |
五、前人研究方法的不足以及本文的思路 | 第17-20页 |
第二章 终极所有者特征与利益输送行为分析 | 第20-30页 |
一、不同性质的终极所有者掏空行为 | 第21-24页 |
(一) 国有股权的掏空动机之辨 | 第21-24页 |
(二) 私有产权的掏空动机之辨 | 第24页 |
二、大股权控制与小股权控制的掏空行为分析 | 第24-28页 |
(一) 不同类型的两权分离结构 | 第24-26页 |
(二) 小结与实证设计 | 第26-28页 |
三、本文研究对“终极所有者”采用的替代变量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基于终极所有者的利益输送行为检验 | 第30-44页 |
一、假设的提出 | 第30-32页 |
二、模型设计 | 第32页 |
三、关键变量和数据来源 | 第32-38页 |
(一) 基于终极所有者的两权分离度 | 第32-35页 |
(二) 报告期业绩的衡量 | 第35-36页 |
(三) 对行业的处理 | 第36页 |
(四) 数据来源说明 | 第36-38页 |
四、假设检验 | 第38-44页 |
(一) 利益输送的存在检验 | 第38-39页 |
(二) 大/小股权控制检验 | 第39-40页 |
(三) 终极所有者性质检验 | 第40-42页 |
(四) 实证结果 | 第42-44页 |
第四章 结论分析、政策建议以及研究不足 | 第44-49页 |
一、结论分析 | 第44-47页 |
(一) 终极所有者的私人收益及其成本 | 第44-45页 |
(二) 代理人的私人收益 | 第45-46页 |
(三) 产生的影响及其遏制因素 | 第46-47页 |
二、政策建议 | 第47-49页 |
三、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49页 |
注释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样本数据摘录 | 第54-59页 |
后记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