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冶金工业论文--冶金技术论文--粉末冶金(金属陶瓷工艺)论文--粉末成型、烧结及后处理论文

金属粉末激光微成型系统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5页
第1章 绪论第15-34页
   ·激光微成型的学术背景及其理论与实践意义第15-28页
     ·激光微成型的学术背景第15-16页
     ·微成型领域研究进展及实践意义第16-25页
     ·激光粉末成型技术现状第25-28页
   ·激光微成型研究内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第28-30页
     ·激光微成型的特点及要求第28-29页
     ·纳米相粉激光微成型技术的研究内容及纳米相粉的特点第29-30页
   ·纳米相粉微成型对激光光束的要求第30-32页
     ·精细聚焦激光光束对纳米相粉微成型的必要性第30页
     ·高斯光束的聚焦特性第30-31页
     ·获取精细聚焦光源的方法第31-32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其意义第32-34页
第2章 Nd:YAG 倍频腔形设计第34-42页
   ·激光倍频的基本原理第34-35页
   ·晶体选择第35-37页
     ·高转换效率的稳态解第35-36页
     ·高斯光束倍频第36-37页
   ·Nd:YAG 环形腔外腔倍频第37-41页
     ·环形腔设计第37-38页
     ·倍频光路的设计第38-39页
     ·环形腔工作原理分析第39-41页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3章 Nd:YAG 激光环形腔倍频实验研究第42-55页
   ·光-光转换效率的研究第42-45页
     ·调Q Nd:YAG 环形腔倍频第42-43页
     ·连续Nd:YAG 激光环形腔倍频的光-光转换效率的研究第43-44页
     ·无腔长调整的调Q Nd:YAG 激光环形腔倍频的转换效率研究第44-45页
   ·光束测定第45-54页
     ·实验装置第45-46页
     ·倍频光与基频光在光束质量上的比较第46-51页
     ·倍频光与基频光聚焦情况比较第51-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4章 光束整形及聚焦系统研究第55-70页
   ·光束整形的方案选择第55页
   ·光束整形的基本原理第55-58页
   ·整形器设计第58-59页
   ·聚焦系统第59-69页
     ·聚焦系统的设计第59-63页
     ·像差及像差计算第63-68页
     ·系统分辨率第68-69页
   ·聚焦系统的聚焦效果实验第69页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5章 送粉系统第70-84页
   ·转刷式送粉器第70-74页
     ·转刷式送粉器概述第70-71页
     ·转刷式送粉器机械结构第71-74页
   ·直流电机电源及调速电路第74页
   ·金属粉末传送量的调节第74-78页
   ·送粉头第78-82页
   ·送粉效果第82页
 本章小结第82-84页
第6章 激光与粉末相互作用第84-105页
   ·激光粉末微成型实验装置第84-87页
     ·激光粉末微成型实验装置构成第84-85页
     ·气体保护装置第85-87页
   ·粉末在激光作用下的熔化第87-97页
     ·粉末熔化的阈值分析第87-92页
     ·粉末材料对激光的吸收第92-94页
     ·2-3μm 铁粉熔化成型结果及现象分析第94-97页
   ·激光在粉末中的散射第97-101页
     ·粉末对入射激光散射的产生机理第97-98页
     ·广义米氏(Lorenz-Mie theory)散射理论第98-99页
     ·金属粉末内散射光强第99-101页
   ·熔渗现象第101-104页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第7章 激光粉末微成型方案比较第105-123页
   ·第一代激光粉末微成型系统第105-112页
     ·第一代聚焦系统第106-109页
     ·第一代送粉头第109-112页
   ·第一代激光微成型系统的经验、教训及启示第112-119页
     ·第一代送粉头输出管嘴处粉末受力分析第112-114页
     ·粉末束与激光束相交实现成型的尝试第114-115页
     ·粉末在工作台表面的运动及数理分析第115-119页
     ·第一代微成型系统的启示第119页
   ·预铺粉末激光微成型系统第119-121页
   ·第三代微加工系统第121-122页
 本章小结第122-123页
结论第123-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3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6-13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获得的科研成果第137-139页
附录第139-141页
致谢第141-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上市公司隧道挖掘行为研究--基于终极所有者的检验
下一篇:三氯乙烯在天然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