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葡萄孢属植物病原菌真菌病毒研究

摘要第1-13页
Abstract第13-15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5-32页
 1 葡萄孢及其引起的作物灰霉病第15-19页
   ·灰葡萄孢的经济重要性第15-16页
   ·葡萄孢属真菌的分类第16页
   ·灰葡萄孢菌的生物学特性第16-17页
   ·灰霉病的侵染循环第17-18页
   ·灰霉病的防治第18-19页
 2 真菌病毒与植物病原真菌第19-32页
   ·主要的真菌病毒类群第19-27页
     ·单分病毒科(Totiviridae)第20-21页
     ·双分病毒科(Partitiviridae)第21页
     ·产黄青霉病毒科(Chrysoviridae)第21-22页
     ·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第22页
     ·减毒病毒科(Hypoviridae)第22-23页
     ·裸露RNA病毒科(Narnaviridae)第23页
     ·Alphaflexiviridae和Gammaflexiviridae第23-24页
     ·Barnaviridae第24-25页
     ·Pseudoviridae和Metaviridae第25页
     ·Megabirnaviridae和Quadriviridae第25-26页
     ·真菌DNA病毒第26-27页
   ·真菌病毒与植物病原真菌的分子互作第27-32页
     ·CHV1-EP713的全长基因组序列第27-28页
     ·弱毒菌株的培养特性与p29和p40蛋白第28-29页
     ·寄主的抗病毒作用与p29和p48蛋白第29-30页
     ·寄主感染CHV-EP713后致病力衰退的机制第30-31页
     ·结论第31-32页
第二章 灰葡萄孢菌株CanBc-1的弱毒特性与dsRNA关系研究第32-4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2-35页
   ·供试菌株第32页
   ·供试植物第32-33页
   ·培养基第33页
   ·生长速度、菌核及分生孢子产量的测定第33页
   ·致病力测定第33页
   ·灰葡萄孢菌株CanBc-1单分生孢子后代的分离第33-34页
   ·灰葡萄孢菌株CanBc-1的弱毒特性及dsRNA的水平传染第34页
   ·灰葡萄孢菌丝中dsRNA的提取第34-35页
   ·数据的统计方法第3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5-40页
   ·灰葡萄孢菌株CanBc-1的弱致病性、培养特性和dsRNA的检测第35-36页
   ·菌株CanBc-1单分生孢子后代的致病力、生长速度及dsRNA的检测第36-37页
   ·菌株CanBc-1的弱毒特性及dsRNA的传递第37-40页
 3 讨论第40-42页
第三章 灰葡萄孢菌株CanBc-1c-78中两条dsRNA片段全长cDNA克隆与序列分析第42-59页
 1 材料方法第42-50页
   ·灰葡萄孢菌株及培养基第42页
   ·细菌菌株及培养基第42页
   ·载体和引物第42-43页
   ·酶及其它试剂材料第43-44页
   ·仪器及设备第44页
   ·两条dsRNA片段cDNA序列的克隆第44-47页
     ·dsRNA样品的去DNA处理第44页
     ·用随机引物合成cDNA第44-45页
     ·大片段dsRNA中间部分序列的cDNA克隆第45-46页
     ·dsRNA末端cDNA序列的获取第46页
     ·cDNA的A-Tailing第46-47页
   ·两条dsRNA片段cDNA序列的拼接及分析第47-49页
   ·Northern杂交第49-50页
     ·电泳、转膜及固定第49页
     ·预杂交第49页
     ·探针标记及杂交第49-50页
     ·洗膜及压片第5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0-57页
   ·两条dsRNA片段的全长cDNA序列第50-51页
   ·全长cDNA序列的验证及分析第51-55页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第55-57页
 3 讨论第57-59页
第四章 缺陷型病毒BcMV1-S对BcMV1复制及相关弱毒性状的影响第59-66页
 1 材料方法第59-62页
   ·灰葡萄孢菌株及培养基第59页
   ·供试植物第59-60页
   ·引物第60页
   ·酶及其它试剂材料第60页
   ·仪器及设备第60页
   ·灰葡萄孢菌株生长速度和致病力的测定第60-61页
   ·BcMV1-S的水平传染能力的测定第61页
   ·荧光实时定量PCR第61-62页
   ·数据的统计方法第6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2-64页
   ·BcMV1-S的水平传染第62-63页
   ·BcMV1-S对BcMV1复制的影响第63-64页
 3 讨论第64-66页
第五章 BcMV1与灰葡萄孢线粒体的共存及病毒感染后线粒体超微结构的观察第66-73页
 1 材料方法第66-68页
   ·灰葡萄孢菌株及培养基第66页
   ·试剂材料第66页
   ·仪器及设备第66-67页
   ·线粒体的分离纯化及dsRNA检测第67页
   ·菌丝超薄切片的透射电镜观察(TEM)第67-6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8-71页
   ·BcMV1与线粒体的共分离第68-69页
   ·线粒体形态的异常第69-71页
 3 讨论第71-73页
第六章 大蒜盲种葡萄孢菌株GarlicBc-72的弱毒特性与dsRNA关系的研究第73-8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3-76页
   ·供试菌株第73-74页
   ·供试植物第74页
   ·培养基第74页
   ·生长速度及致病力的测定第74-75页
   ·大蒜盲种葡萄孢菌株GarlicBc-72单分生孢子后代的分离第75页
   ·大蒜盲种葡萄孢菌株GarlicBc-72的弱毒特性相关dsRNA的水平传染第75页
   ·葡萄孢菌丝中dsRNA的提取第75页
   ·数据的统计方法第75-7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6-81页
   ·菌株GarlicBc-72的弱致病性、培养特性和dsRNA的检测第76-78页
   ·菌株GarlicBc-72单分生孢子后代的致病力、生长速度及dsRNA的检测第78-79页
   ·菌株GarlicBc-72的弱毒特性相关dsRNA的水平传染第79-81页
 3 讨论第81-82页
第七章 菌株GarlicBc-72菌丝超微结构观察、病毒粒体提取及原生质体转染第82-93页
 1 材料方法第82-86页
   ·大蒜盲种葡萄孢菌株及培养基第82页
   ·酶及试剂材料第82页
   ·仪器及设备第82-83页
   ·病毒粒体的分离第83页
   ·菌丝超薄切片和病毒粒体的透射电镜观察第83页
   ·病毒粒体的核酸和结构蛋白的检测第83-84页
     ·病毒粒体核酸的检测第83-84页
     ·SDS-PAGE凝胶的制备及病毒粒体结构蛋白的检测第84页
   ·dsRNA病毒核酸体积比的计算第84-85页
   ·原生质体的制备第85页
     ·菌丝的培养第85页
     ·酶液的配制第85页
     ·原生质体的制备第85页
   ·病毒粒体的转染第85-86页
   ·转染菌株的筛选及相关性状的测定第8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86-91页
   ·病毒粒体的负染观察及核酸、结构蛋白的检测第86-87页
   ·不同dsRNA病毒粒体核酸的包装密度第87-88页
   ·菌丝超薄切片的观察第88-90页
   ·转染菌株38T致病力和生长速度衰退第90-91页
 3 讨论第91-93页
第八章 BpRV1全长cDNA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第93-113页
 1 材料方法第93-100页
   ·灰葡萄孢菌株及培养基第93页
   ·细菌菌株及培养基第93页
   ·载体和引物第93-94页
   ·酶及其它试剂材料第94-95页
   ·仪器及设备第95页
   ·BpRV1全长cDNA序列的克隆第95-96页
     ·dsRNA样品的去DNA处理及用随机引物合成cDNA第95页
     ·dsRNA-1中间部分序列的cDNA克隆第95页
     ·两条dsRNA片段末端cDNA序列的获取第95-96页
     ·cDNA的A-Tailing第96页
   ·dsRNA-1及dsRNA-2 cDNA序列的拼接及分析第96-98页
   ·Northern杂交第98-99页
     ·电泳、转膜及固定第98页
     ·DNA探针的地高辛标记第98页
     ·Northern杂交第98-99页
     ·杂交膜的显色第99页
   ·病毒粒体结构蛋白的指纹图谱分析(PMF)第99-10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00-110页
   ·BpRV1的全长cDNA序列第100-103页
   ·BpRV1全长cDNA序列的验证及编码蛋白的分析第103-109页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第109-110页
 3 讨论第110-113页
第九章 其他葡萄孢菌株中真菌病毒的检测及序列分析第113-131页
 1 材料方法第113-116页
   ·葡萄孢菌株及培养基第113页
   ·细菌菌株及培养基第113页
   ·载体及引物第113-114页
   ·酶及其它试剂材料第114页
   ·仪器及设备第114页
   ·菌株中dsRNA片段cDNA序列的克隆第114页
   ·两条dsRNA片段cDNA序列的拼接及分析第114-116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16-128页
   ·葱鳞葡萄孢菌株LeekBc-10中与BpRV1同源性极高的真菌病毒第116-122页
     ·葱鳞葡萄孢菌株LeekBc-10的弱毒特性与dsRNA检测第116-118页
     ·菌株LeekBc-10中dsRNA全长cDNA序列分析第118-121页
     ·菌株LeekBc-10中dsRNA病毒的系统进化树分析第121-122页
   ·培养形态异常葡萄孢菌株的dsRNA的检测第122-124页
   ·不同葡萄孢菌株中dsRNA的属性第124-128页
 3 讨论第128-131页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第131-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52页
致谢第152-154页
附录1 常用试剂及培养基配方第154-156页
附录2 DNA片段的凝胶回收与纯化第156-157页
附录3 病毒基因组cDNA片段的克隆测序第157-159页
附录4 灰葡萄孢菌丝总RNA提取第159-160页
附录5 博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第160页

论文共1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湖北省稻瘟病重发区病菌群体致病性分化及水稻抗瘟基因的分析
下一篇:CTV弱毒株系侵染对寄主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与强毒株系的互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