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3页 |
第一节 高中物理主体性教学的回顾 | 第9-11页 |
(一) 国外物理课堂教学的现状 | 第9-10页 |
(二) 当前中国物理课堂教学的现状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 | 第11-13页 |
第二章 高中物理主体性教学的概述 | 第13-15页 |
第一节 高中物理主体性教学的概念 | 第13页 |
(一) 主体性教学的界定 | 第13页 |
(二) 主体性教育的内涵 | 第13页 |
第二节 高中物理主体性教学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关系 | 第13页 |
第三节 物理主体性教学中教师应具有的特征 | 第13-14页 |
第四节 主体性教学中学生物理学习应具有的特征 | 第14页 |
第五节 物理主体性教学活动应具的特征 | 第14-15页 |
第三章 高中物理主体性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第一节 人本主义理论 | 第15页 |
第二节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5-16页 |
(一) 关于学习的含义 | 第16页 |
(二) 关于学习的方法 | 第16页 |
(三) 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 | 第16页 |
第三节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理论、动机理论 | 第16-17页 |
第四节 教育传播学 | 第17-18页 |
第五节 我国高中学生认知水平 | 第18-19页 |
第四章 高中物理主体性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 第19-41页 |
第一节 高中物理主体性教学目标、原则 | 第19-21页 |
(一) 高中物理主体性教学目标 | 第19-20页 |
(二) 高中物理主体性教学原则 | 第20-21页 |
第二节 物理主体性教学的具体方法 | 第21-23页 |
(一)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具体方法 | 第21-22页 |
(二) 活动教学的具体方法 | 第22页 |
(三) 激励的具体方法 | 第22-23页 |
(四) 启导的具体方法 | 第23页 |
(五) 注重个体差异的具体方法 | 第23页 |
第三节 高中物理主体性教学的具体措施 | 第23-32页 |
(一) 建立新型的物理课堂教学管理目标的措施 | 第23-26页 |
(二) 物理课堂教学实现情感目标的措施 | 第26-28页 |
(三) 改变传统的物理知识教学方式的措施 | 第28-31页 |
(四) 建立新型的教学反馈及评价方式的措施 | 第31-32页 |
第四节 主体性教学实施案例 | 第32-35页 |
(一) 《自感现象》教学案例 | 第32-33页 |
(二)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案例 | 第33-35页 |
第五节 主体性教学实践 | 第35-41页 |
(一) 主体性教学实验 | 第35页 |
(二) 长期实验的结果与对比班的比较 | 第35-37页 |
(三) 结果的分析及结论 | 第37-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