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

大学生计算机公共课学习中隐性知识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12页
第一章 隐性知识研究综述第12-27页
   ·隐性知识的起源第12-13页
   ·隐性知识的界定第13-15页
   ·隐性知识的认知方式研究第15-17页
   ·隐性知识在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第17-20页
     ·在管理学领域的研究第17-18页
     ·在教育学领域的研究第18-19页
     ·在计算机教育领域的研究第19-20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20-21页
   ·与隐性知识相关的几组概念第21-27页
     ·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第21-23页
     ·隐性知识与学业知识第23-24页
     ·隐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第24-25页
     ·隐性知识与非智力性因素第25页
     ·隐性知识与建构主义第25-27页
第二章 研究课题分析第27-36页
   ·扬州大学计算机公共课开设情况第27页
   ·研究设想第27-30页
     ·选题依据第27-29页
     ·选题的意义第29-30页
   ·研究的理论构想第30-31页
   ·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第31-32页
     ·研究的主要目标第31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31-32页
   ·研究方法第32-33页
     ·文献分析第32页
     ·访谈第32页
     ·问卷调查第32-33页
     ·验证性研究第33页
   ·统计处理第33页
   ·课题实施计划与论文架构第33-36页
第三章 当前高校计算机公共课学习中隐性知识的调查研究第36-66页
   ·变量的界定第36-37页
     ·人口学变量第36页
     ·自变量第36页
     ·因变量第36-37页
     ·中介变量第37页
   ·研究程序第37-55页
     ·与大学生计算机公共课学习相关的隐性知识操作性概念的界定第37页
     ·问卷的编制及分析第37-48页
     ·调查结果及分析第48-55页
   ·讨论第55-61页
     ·对问卷的说明第55页
     ·对当前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中隐性知识状况的讨论说明第55-61页
   ·调查结论第61-62页
   ·基于调查分析的建议第62-66页
第四章 基于调查研究的教学实践第66-89页
   ·实践中要解决的问题——面临的需求第66-69页
   ·解决问题的简易可行之方法——Blog第69-74页
     ·网络日志Blog 和博客Blogger第70页
     ·Blog 应用于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可行性第70-71页
     ·Blog 进行隐性知识挖掘的优势第71-72页
     ·适合于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教学实践的几类Blog第72-74页
   ·Blog 在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辅助学习中的具体应用第74-89页
     ·教学实践中应用的基于ASP 的多用户博客建站程序第75-76页
     ·利用Blog 拓展学习空间,营造轻松平等的文化氛围第76-78页
     ·利用Blog 实现学习者参与学习过程和学习管理第78-79页
     ·利用Blog 实践“自主——协作——探究”的优化学习方法第79-80页
     ·利用Blog 模拟情境第80-81页
     ·利用Blog 进行资源筛选和资源库建设第81-82页
     ·利用Blog 实现即时评价和反馈第82页
     ·利用Blog 进行个性化学习第82-85页
     ·利用Blog 实现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的共享第85-87页
     ·Blog 在教学实践中的其他应用第87-89页
第五章 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隐性知识的验证性研究第89-102页
   ·实验假设第89-90页
   ·实验干扰变量的控制第90页
   ·实验设计第90-92页
     ·实验方法第90页
     ·测评方法与工具第90-91页
     ·被试第91页
     ·程序第91-92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92-102页
     ·前测结果第92-95页
     ·后测结果第95-101页
     ·讨论第101-102页
第六章 总论第102-107页
   ·研究发现与结论第102-103页
   ·研究反思第103-105页
     ·为什么是辅助学习而非辅助教学?第103-104页
     ·为什么选择大一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第104-105页
     ·大家Blog 了,教师的作用会衰减吗?第105页
   ·研究尚需改进深入之处及研究展望第105-107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07-110页
附录一:大学生计算机公共课学习中隐性知识研究的完整流程第110-111页
附录二:问卷调查表(一)第111-116页
附录三:问卷调查表(二)第116-118页
附录四:劳德塞创作能力测试第118-121页
致谢第121-12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的研究项目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硒和维生素E对丙烯酰胺毒性的拮抗作用研究
下一篇:企业年金制度下员工满意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