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山区公路安全性评价体系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概念 | 第10-11页 |
| ·实施安全性评价的必要性 | 第11-12页 |
| ·国内外安全性评价现状 | 第12-14页 |
| ·国外安全性评价现状 | 第12-13页 |
| ·国内安全性评价现状 | 第13-14页 |
|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 第2章 山区公路事故形态分析 | 第15-19页 |
| ·公路事故成因分析 | 第15-16页 |
| ·山区公路的道路与环境特征 | 第15-16页 |
| ·山区公路交通事故特点 | 第16页 |
| ·事故与道路因素的相关分析 | 第16-17页 |
| ·事故形态分析与安全评价的关系 | 第17-19页 |
| 第3章 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19-27页 |
| ·几何线形 | 第21-24页 |
| ·曲线频率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 第21页 |
| ·纵坡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 第21-22页 |
| ·线形组合 | 第22-23页 |
| ·视距 | 第23-24页 |
| ·道路构造物 | 第24-26页 |
| ·道路净空 | 第24页 |
| ·路基边坡 | 第24-26页 |
| ·交通设施 | 第26-27页 |
| ·安全防护设施 | 第26页 |
| ·交通标志 | 第26页 |
| ·交通标线 | 第26-27页 |
| 第4章 山区公路安全性评价法 | 第27-48页 |
| ·基本原理 | 第27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7-29页 |
| ·国外研究背景 | 第27-29页 |
| ·国内研究背景 | 第29页 |
| ·运行速度预测模型 | 第29-39页 |
| ·运行速度分析路段划分 | 第29-30页 |
| ·直线段运行速度预测模型 | 第30-32页 |
| ·纵坡运行速度预测模型 | 第32-33页 |
| ·平曲线运行速度预测模型 | 第33-35页 |
| ·平纵结合运行速度预测模型 | 第35-38页 |
| ·桥、隧渐变段运行速度预测模型 | 第38-39页 |
| ·行车安全等级划分 | 第39-47页 |
| ·找出事故隐患 | 第39-40页 |
| ·事故隐患分级方法综述 | 第40-42页 |
| ·本论文采取的AHP分析法 | 第42-46页 |
| ·事故隐患处治对策 | 第46-47页 |
| ·安全设施设计 | 第47-48页 |
| 第5章 安全性评价法实例应用 | 第48-64页 |
| ·路段划分 | 第48-50页 |
| ·运行速度计算 | 第50-53页 |
| ·运行速度协调性评价 | 第53页 |
| ·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协调性评价 | 第53-62页 |
| ·事故隐患查找 | 第62页 |
| ·安全等级划分 | 第62-64页 |
| 结论与建议 | 第64-66页 |
| 1、研究结论 | 第64页 |
| 2、论文可能存在的问题 | 第64-65页 |
| 3、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