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多声道环绕声技术在大学音乐素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5页 |
| ·课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 ·课题研究的现状 | 第10-11页 |
| ·论文的意义 | 第11-12页 |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3页 |
| ·论文的结构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音乐基础知识 | 第15-17页 |
| ·声音的构成四要素 | 第15页 |
| ·声音蒙太奇 | 第15-16页 |
| ·声音的表现手法 | 第16-17页 |
| 第三章 多声道环绕声的理论基础 | 第17-30页 |
| ·环绕音频发展的过程 | 第17-22页 |
| ·非标准模拟环绕声 | 第17-18页 |
| ·标准主流多声道环绕声 | 第18-20页 |
| ·流媒体中的多声道环绕声 | 第20-22页 |
| ·数字音频基础 | 第22-27页 |
| ·模拟音频和数字音频 | 第22-23页 |
| ·数字化音频 | 第23-24页 |
| ·音频信号处理的特点 | 第24-25页 |
| ·音频编码基础 | 第25-26页 |
| ·音频编码标准 | 第26-27页 |
| ·流媒体 | 第27-30页 |
| 第四章 多声道环绕声技术基础 | 第30-45页 |
| ·多声道环绕声的系统搭建 | 第30-36页 |
| ·环绕声的扬声器布局子系统 | 第31-32页 |
| ·解码子系统 | 第32-34页 |
| ·基于pc 的多声道环绕声系统搭建 | 第34-36页 |
| ·声音的还原---声场 | 第36-37页 |
| ·音频原始素材获取的相关技术 | 第37-45页 |
| ·MIDI 的概念、合成技术、工作原理 | 第37-40页 |
| ·拾音技术 | 第40-41页 |
| ·录音技术 | 第41-42页 |
| ·调音台 | 第42-43页 |
| ·缩混技术 | 第43-45页 |
| 第五章 多声道环绕声作品的制作 | 第45-67页 |
| ·多声道环绕声编辑、压缩 | 第45-60页 |
| ·音频编辑、合成软件 | 第45-52页 |
| ·音频压缩、编码软件 | 第52-60页 |
| ·DVD 和WMV 编著 | 第60页 |
| ·《傣乡晨曲》视听创作 | 第60-63页 |
| ·图像创作 | 第60-61页 |
| ·音乐创作 | 第61-63页 |
| ·作品 | 第63页 |
| ·立体声和多声道环绕声作品效果比较 | 第63-67页 |
| 第六章 应用研究 | 第67-74页 |
| ·实验设计 | 第68-69页 |
| ·实验对象 | 第68页 |
| ·实验内容 | 第68页 |
| ·实验目标 | 第68页 |
| ·指标设置 | 第68页 |
| ·实验问题设置 | 第68-69页 |
| ·几点说明 | 第69页 |
| ·实验结果统计及对比分析 | 第69-73页 |
| ·实验结果 | 第69-71页 |
| ·指标对比分析 | 第71-73页 |
| ·结论 | 第73-74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对未来的展望 | 第74-75页 |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74页 |
| ·下一步工作 | 第74-7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 附:两种格式的《傣乡晨曲》实验结果对比分析表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