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四川盆地麻柳场气田嘉陵江组气藏描述

1 引言第1-13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8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9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9-10页
   ·技术关键及技术路线第10-11页
     ·技术关键第10页
     ·技术路线第10-11页
   ·本次研究取得的成果第11-13页
2 气田勘探开发概况第13-17页
   ·地理及构造位置第13-14页
   ·勘探概况第14-15页
   ·开发简况第15-17页
3 构造特征第17-27页
   ·层位标定第17-19页
   ·构造特征第19-22页
   ·断层分布特征及主要断层描述第22-27页
     ·断层分布特征第22页
     ·主要断层描述第22-27页
4 沉积相简述第27-30页
   ·沉积相单元划分第27页
   ·沉积相特征第27-30页
5 储层特征第30-54页
   ·储层岩性特征第30页
   ·储集空间类型第30-33页
     ·晶间孔、晶间溶孔第31页
     ·粒内溶孔第31页
     ·粒间溶孔第31-32页
     ·裂缝第32-33页
   ·物性特征第33-38页
     ·孔隙度第33-36页
     ·渗透率第36-38页
   ·孔喉结构特征第38-42页
   ·储层分布第42-43页
     ·储层分类第42-43页
     ·储层分布第43页
   ·储层发育的受控因素第43-49页
     ·沉积相对储层的控制第43页
     ·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第43-44页
     ·构造作用对储层的改善第44-49页
   ·裂缝特征第49-54页
     ·裂缝分布第49页
     ·裂缝特征第49-50页
     ·裂缝的控制因素第50-54页
6 气藏流体性质与压力系统第54-65页
   ·流体性质第54页
   ·气藏压力系统及气层连通性第54-64页
     ·横向连通性分析第54-57页
     ·纵向连通性分析第57-64页
   ·构造东西部(以岷江为界)气藏连通性差第64-65页
7 气水关系及气藏驱动类型第65-79页
   ·气藏地层水存储方式第65-72页
     ·气藏原始状态下水井的分布第65-67页
     ·气田开发过程中气井产水分析第67-68页
     ·气藏地层水储存方式第68-72页
   ·自由水(边水)分布及气藏驱动类型第72-77页
     ·自由水(边水)的分布范围第72-77页
     ·气藏驱动类型第77页
   ·气水关系的主控因素第77-79页
     ·构造与断层的切割是气水关系的主控因素之一第77-78页
     ·储层物性的差异是气水关系的另一主控因素第78-79页
8 储量计算第79-87页
   ·储量计算参数第79-86页
     ·计算单元划分及含气面积第79页
     ·有效储层厚度第79-80页
     ·有效孔隙度第80-83页
     ·含气饱和度第83-84页
     ·体积换算系数第84-86页
   ·储量计算第86-87页
9 储量地质综合评价第87-90页
   ·储量可靠性评价第87-88页
   ·储量质量评价第88-89页
     ·气质评价第88-89页
     ·产能评价第89页
   ·储量综合评价第89-90页
10 结论第90-91页
致谢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6页
内部资料第96-97页
附图第97-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路施工项目进度动态管理研究
下一篇:基于ARM的电脑横机主控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