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论文创作思路与方法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第12-14页 |
·论文结构和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基准功能 | 第15-23页 |
·中国利率市场化分析 | 第15-17页 |
·利率市场化的内涵 | 第15-16页 |
·利率市场化的必然性 | 第16页 |
·中国利率市场化存在的迫切问题 | 第16-17页 |
·我国基准利率的选择 | 第17-19页 |
·基准利率的内涵与特征 | 第17页 |
·官定利率不完全具备基准利率作用 | 第17-18页 |
·国债收益率是我国基准利率的必然选择 | 第18-19页 |
·国债利率期限结构与收益率曲线 | 第19-23页 |
·利率期限结构理论与模型 | 第19-20页 |
·国债到期收益率与即期收益率 | 第20页 |
·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内涵 | 第20页 |
·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形态特征 | 第20-21页 |
·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影响因素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历史变动与特征的实证分析 | 第23-38页 |
·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历史变动的实证分析 | 第23-34页 |
·计算原理与方法 | 第23-24页 |
·工具的选择 | 第24页 |
·分析样本的选取 | 第24-28页 |
·实证分析 | 第28-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中美国债收益率曲线比较 | 第34-37页 |
·样本选取和曲线拟合 | 第34-35页 |
·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特征 | 第35-37页 |
·总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从中美对比分析影响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因素 | 第38-57页 |
·中美债券币场纵向比较 | 第38-45页 |
·中美债券市场发展历史 | 第38-41页 |
·中美债券市场发展趋势 | 第41-45页 |
·中美债券市场横向比较 | 第45-53页 |
·债券市场运行机制 | 第45-47页 |
·发行规模 | 第47-48页 |
·债券投资品种 | 第48-50页 |
·投资者结构 | 第50-51页 |
·债券市场的利率体系 | 第51页 |
·债券的托管、结算及清算系统 | 第51-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对比结论—影响我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原因 | 第53-57页 |
第五章 发展国债市场,促进国债利率基准化的建议与对策 | 第57-63页 |
·宏观角度 | 第57-59页 |
·明确国债市场定位 | 第57-58页 |
·理清市场监管的目标与原则,提高债券市场透明度 | 第58页 |
·改变融资观念,平衡市场供需 | 第58-59页 |
·微观角度 | 第59-62页 |
·推进新发国债票面利率市场化、国债价格市场化 | 第59页 |
·完善期限品种,促进国债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 | 第59-60页 |
·优化交易主体结构,增强国债市场流动性 | 第60页 |
·进一步完善做市商制度 | 第60页 |
·进一步完善国债的发行 | 第60-61页 |
·推行和完善国债余额管理,改善国债期限结构 | 第61-62页 |
·加强债券立法监督管理 | 第62页 |
·总结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