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英文摘要 | 第3-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9页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 第8页 |
·本文研究思路、内容 | 第8-9页 |
第2章 招投标综述 | 第9-22页 |
·国外招投标的起源与发展 | 第9页 |
·中国招投标的起源与发展 | 第9-10页 |
·中国的招标投标制的立法概况 | 第10-11页 |
·招投标的一般程序 | 第11-15页 |
·招标 | 第11-13页 |
·投标 | 第13-14页 |
·开标 | 第14页 |
·评标 | 第14页 |
·定标 | 第14-15页 |
·我国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的现状分析 | 第15-20页 |
·国外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 | 第20-22页 |
·日本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 | 第20页 |
·美国的无标底招标 | 第20-22页 |
第3章 从市场主体行为规范加强防腐败机制建设 | 第22-40页 |
·我国招投标中政府行为的规范 | 第22-26页 |
·工程招投标中政府的职能 | 第22页 |
·我国招投标中政府行为存在问题 | 第22-24页 |
·改进措施 | 第24-26页 |
·我国招投标代理机构的行为规范 | 第26-34页 |
·招投标代理机构概述 | 第26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6-29页 |
·成本补偿的激励机制 | 第29-31页 |
·声誉的激励机制 | 第31-34页 |
·我国招投标中投标企业行为的规范 | 第34-40页 |
·我国招投标中标企业的现状 | 第34-35页 |
·投标企业行为改进措施 | 第35-40页 |
第4章 从现行招标定标方法的改进加强防腐建设 | 第40-53页 |
·我国现行招标定标方法概述 | 第40-43页 |
·招标类型 | 第40页 |
·定标类型 | 第40-43页 |
·改进评标方法的建议 | 第43-45页 |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工程评标办法 | 第45-53页 |
·模糊综合评判的建模 | 第45-48页 |
·实例算例 | 第48-53页 |
第5章 柳州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存在问题解决方法探讨 | 第53-59页 |
·招标全过程应加强监督机构的作用 | 第53页 |
·招标文件应增加专家审核过程 | 第53页 |
·采取措施防止投标单位串标 | 第53-54页 |
·采取措施防止中标价底于企业个别成本 | 第54页 |
·经评审的最低价法是评标办法的最终趋势 | 第54页 |
·大力推行工程量清单招标法 | 第54-55页 |
·进一步规范评标委员会的产生 | 第55-56页 |
·政府投资项目应强制推广招标代理制 | 第56-57页 |
·培养招标代理机构 | 第57页 |
·要有一支熟悉招标和投标业务的队伍 | 第57-58页 |
·科学、合理并严谨地编制招标文件 | 第58页 |
·认识误区 | 第58-59页 |
第6章 柳州市某综合楼工程施工招标实践 | 第59-66页 |
·工程综合说明 | 第59页 |
·招标工程概况 | 第59页 |
·本次招标范围 | 第59页 |
·招标内容 | 第59页 |
·招标方式 | 第59页 |
·各因素分析 | 第59-61页 |
·资格预审 | 第59-60页 |
·评标程序的制定 | 第60页 |
·标底的确定 | 第60页 |
·防止评标委员会个人行为对技术标评定的影响 | 第60-61页 |
·资格预审及评标 | 第61-65页 |
·资格预审 | 第61页 |
·评标委员会组成 | 第61页 |
·评标办法 | 第61-62页 |
·开、评标程序 | 第62-63页 |
·经济标评比 | 第63-65页 |
·工程实施效果 | 第65-66页 |
第7章 全文总结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