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9页 |
1.1 选题的意义 | 第7页 |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7-8页 |
1.3 结构安排与研究方法 | 第8-9页 |
第二章 规制的一般分析 | 第9-15页 |
2.1 规制的概念辨析 | 第9-10页 |
2.2 规制产生的理论依据 | 第10-13页 |
2.2.1 规制的公共利益理论 | 第11-12页 |
2.2.2 规制的俘虏理论 | 第12-13页 |
2.2.3 规制的经济理论 | 第13页 |
2.3 规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3-15页 |
第三章 证券业规制的一般分析 | 第15-21页 |
3.1 证券业规制的概念 | 第15页 |
3.2 证券业规制产生的原因 | 第15-17页 |
3.3 证券业规制的内容 | 第17-19页 |
3.4 证券业规制的方式 | 第19-21页 |
第四章 证券业规制的国际比较及我国规制体制的变迁 | 第21-33页 |
4.1 日本的证券业规制 | 第21-23页 |
4.2 美国的证券业规制 | 第23-25页 |
4.3 英国的证券业规制 | 第25-26页 |
4.4 我国证券业规制体制的历史变迁 | 第26-33页 |
4.4.1 我国证券商的产生及其业务状况 | 第26-28页 |
4.4.2 我国证券业规制体制的演进 | 第28-30页 |
4.4.3 我国证券业规制的内容 | 第30-33页 |
第五章 实证研究:我国证券业的市场结构与绩效评价 | 第33-42页 |
5.1 分析框架:市场结构与盈利能力 | 第33-35页 |
5.2 我国证券业的集中度研究 | 第35-38页 |
5.2.1 集中度比率 | 第35-37页 |
5.2.2 郝芬达尔指数(HI,Herfindahl Index) | 第37-38页 |
5.3 我国证券业的产品差异化 | 第38-39页 |
5.4 小结 | 第39-42页 |
第六章 对我国证券公司退出机制的研究 | 第42-50页 |
6.1 我国证券公司退出机制的历史回顾 | 第42-44页 |
6.2 我国证券公司退出处置中的主要问题 | 第44-45页 |
6.2.1 缺乏对证券公司危机处理的配套机制 | 第44页 |
6.2.2 退出处置的市场行为与政府行为的矛盾 | 第44-45页 |
6.2.3 退出处置行为法制化问题 | 第45页 |
6.2.4 退出处置中投资者的保护问题 | 第45页 |
6.3 国外问题证券公司的退出机制及其启示 | 第45-47页 |
6.4 我国证券公司退出机制的现实选择 | 第47-50页 |
6.4.1 救助的标准 | 第48页 |
6.4.2 并购的推进政策 | 第48-49页 |
6.4.3 我国证券公司破产倒闭的可行性分析 | 第49-50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50-52页 |
注释 | 第52-53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后记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