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缩略词表 | 第9-10页 |
一 前言 | 第10-15页 |
1.1 植物遗传图谱构建及QTL定位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2 作图群体 | 第11页 |
1.3 同工酶标记及分子标记 | 第11-13页 |
1.4 芸薹属作物遗传图谱构建及QTL定位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二 材料与方法 | 第15-23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5页 |
2.2 同工酶标记 | 第15-16页 |
2.2.1 取样 | 第15页 |
2.2.2 酶的提取 | 第15页 |
2.2.3 电泳 | 第15页 |
2.2.4 染色方法 | 第15-16页 |
2.2.5 结果记录 | 第16页 |
2.3 农艺性状调查标准 | 第16-22页 |
2.4 数据处理 | 第22-23页 |
三 结果与分析 | 第23-82页 |
3.1 大白菜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23-30页 |
3.1.1 同工酶标记的多态性 | 第23-25页 |
3.1.2 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25-29页 |
3.1.3 偏分离分析 | 第29-30页 |
3.2 大白菜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定位研究 | 第30-82页 |
3.2.1 大白菜农艺性状表型值及其遗传变异 | 第30页 |
3.2.2 大白菜农艺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 第30-73页 |
3.2.3 03年、04年QTL定位结果比较 | 第73-82页 |
四 讨论 | 第82-87页 |
4.1 不同群体对QTL定位的影响 | 第82页 |
4.2 遗传图谱大小的比较 | 第82-83页 |
4.3 偏分离标记 | 第83-84页 |
4.4 QTL的精细定位 | 第84-85页 |
4.5 芸薹种的QTL定位 | 第85-86页 |
4.6 分子标记QTL辅助育种展望 | 第86-87页 |
五 结论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