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汉语中致使范畴的结构类型研究

内容提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本文所用代号第5-10页
0 引言第10-12页
1 人类语言中的致使范畴第12-17页
   ·致使范畴的定义第12-13页
   ·致使范畴在人类语言中的表达方式第13-14页
   ·致使结构类型之间的语义联系第14-15页
   ·语法化理论概述第15-17页
2 普通话中致使结构的句法类型及其意义联系第17-34页
   ·汉语学界对致使结构的研究第17-19页
   ·普通话中致使结构的句法类型第19-34页
     ·使令式第19-22页
     ·致动式第22页
     ·隔开式第22-30页
       ·隔开式的定义第22-24页
       ·隔开式中“得”的性质第24-30页
       ·隔开式的变体第30页
     ·形态式第30-31页
     ·使动式第31页
     ·复合式(使成式)第31-33页
       ·复合式的定义第31-32页
       ·复合式的特点第32-33页
     ·小结第33-34页
3 普通话中分析型致使式的语义表现第34-48页
   ·MS的对比第34-37页
     ·MS的生命度第34-36页
     ·MS的隐含第36页
     ·MS的意愿性第36-37页
   ·MV与CAU的对比第37-39页
     ·MV与CAU的不同第37-38页
     ·使令动词与CAU之间的蕴涵关系第38-39页
   ·ES的对比第39-40页
     ·ES的生命度第39-40页
     ·ES的意愿性第40页
   ·EVP的对比第40-45页
     ·动词的分类第40页
     ·行为动词与状态动词在EV中的对立第40-43页
     ·EVP的已然与未然第43-45页
   ·句法转换方式的不同第45-46页
   ·小结第46-48页
4 普通话中的致使词的产生和发展第48-60页
   ·致使词的产生第48-55页
     ·“令”和“使”的历史来源第48-49页
     ·“让”和“叫”的历史来源第49-52页
       ·“让”的历史来源第49-50页
       ·“叫”的历史来源第50-52页
     ·致使词“要”和“给”的产生第52-54页
       ·致使词“要”的产生第52-53页
       ·致使词“给”的产生第53-54页
     ·致使词产生的机制第54-55页
   ·致使词在普通话中的发展第55-58页
     ·“CAU+ES+EVP+的”的功能第55-57页
     ·普通话中的致使词第57-58页
   ·小结第58-60页
5 汉语史上致使结构的句法类型第60-68页
   ·汉语学界对致使结构的历时研究第60页
   ·古汉语中致使结构的句法类型第60-68页
     ·综合型第61-65页
       ·形态式第61-62页
       ·使动式第62-63页
       ·使成式(复合式)第63-65页
     ·分析型第65-67页
       ·使令式第65页
       ·致动式第65-66页
       ·组合式(新兼语式)第66页
       ·隔开式第66-67页
     ·小结第67-68页
6 隔开式的产生第68-95页
   ·动词上致使标记和连用式与隔开式的产生第68-84页
     ·东汉以来致使词的叠用--强化致动式第68-72页
       ·强化致动式第68页
       ·强化致动式中致使标记的性质第68-70页
       ·强化致动式的来源第70-72页
         ·强化致动式出现的范围第70页
         ·佛经源语言中的致使结构第70-71页
         ·辅证第71-72页
     ·强化使令式第72-75页
       ·强化使令式的出现第72-74页
       ·强化使令式的新功能第74-75页
     ·强化组合式第75-77页
     ·动词上标记Mv与隔开式的比较第77-78页
     ·连用式第78-83页
       ·致使词的连用第78-79页
       ·连用式出现的原因第79-82页
       ·连用式和强化致动式与隔开式的产生第82-83页
     ·小结第83-84页
   ·致使标记“得”与带“得”的隔开式的产生第84-95页
     ·“得”的产生和发展第84-85页
     ·带“得”补语的产生第85-86页
     ·致使标记“得”的产生第86-87页
     ·致使标记“得”与其它标记的连用第87-89页
       ·致+得第87页
       ·“得”与其它致使标记的连用第87-88页
       ·小结第88-89页
     ·动词上致使标记“得”与隔开式的产生第89-90页
       ·动词上致使标记“得”第89-90页
       ·“得”与其它致使词的连用与强化使令式和强化组合式第90页
     ·带“得”的隔开式的产生第90-92页
     ·致使词与补语标记第92-94页
     ·小结第94-95页
7 汉语中致使结构的句法类型与其它汉藏语系的语言第95-105页
   ·汉语中致使结构句法类型的发展第95-98页
     ·秦汉之前:综合型为主第95-96页
     ·秦汉至魏晋六朝:从综合型向分析型过渡第96-97页
     ·隋唐之后:分析型为主第97页
     ·小结第97-98页
   ·其它汉藏语中致使结构的句法类型第98-102页
     ·汉藏语系第98页
     ·藏缅语中的致使结构第98-100页
     ·侗台语中的致使结构第100-101页
     ·苗瑶语中的致使结构第101-102页
   ·汉语中的致使结构与其它汉藏语系语言的比较第102-105页
     ·汉语与藏缅语的比较第102-103页
     ·汉语与侗台语和苗瑶语的比较第103-104页
     ·小结第104-105页
余论第105-106页
附录第106-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6页
致谢第126-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型发电设备制造工艺设计信息化平台的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
下一篇:运动微液滴表面瞬态传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