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提要 | 第1页 |
引言 | 第13-14页 |
第一章 中小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14-15页 |
第一节 中小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 | 第14页 |
一、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 | 第14页 |
二、 发展中小企业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举措 | 第14页 |
三、 发展中小企业符合要素禀赋理论,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 第14页 |
第二节 中小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 | 第14-15页 |
一、 中小企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 第15页 |
二、 中小企业是活跃经济的重要力量 | 第15页 |
三、 中小企业是经济创新的重要源泉 | 第15页 |
四、 中小企业是吸纳金融剩余的重要渠道 | 第15页 |
第二章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 第15-20页 |
第一节 中小企业目前主要融资渠道 | 第15-17页 |
一、 直接从银行获得贷款 | 第16页 |
二、 信用担保融资 | 第16页 |
三、 风险投资 | 第16页 |
四、 创业板上市融资 | 第16页 |
五、 合伙创业 | 第16-17页 |
六、 金融租赁 | 第17页 |
第二节 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17-20页 |
一、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不完善,银行普遍有惜贷行为 | 第17-18页 |
二、 中长期融资渠道不畅,中小企业长期权益性资本严重匮乏 | 第18页 |
三、 缺乏小型资本市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无门 | 第18页 |
四、 民间融资活动较活跃,但规模小且处于”非法”状态 | 第18页 |
五、 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发展不够完善 | 第18-19页 |
六、 担保体系作用有限,运作机制不健全 | 第19页 |
七、 金融机构运用机制存在缺陷 | 第19-20页 |
八、 政府对中小企业在管理和政策方面尚未完善 | 第20页 |
第三章 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探析 | 第20-28页 |
第一节 中小企业存在金融缺口 | 第20-22页 |
一、 资本缺口 | 第21页 |
二、 债务缺口 | 第21-22页 |
第二节 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 | 第22-25页 |
一、 银行贷款的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 | 第22-24页 |
二、 抵押和担保中的问题 | 第24-25页 |
第三节 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自身存在的不利条件 | 第25-27页 |
一、 企业规模和产业结构 | 第25-26页 |
二、 经营管理体制 | 第26页 |
三、 抵押与担保 | 第26页 |
四、 高比率的倒闭和违约 | 第26-27页 |
第四节 金融业的整合和利率影响 | 第27-28页 |
一、 金融业的整合及贷款紧缩 | 第27页 |
二、 利率和收费规定的影响 | 第27-28页 |
第四章 发达国家(地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举措及经验借鉴 | 第28-32页 |
第一节 发达国家(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状况 | 第28-29页 |
一、 美国中小企业发展状况 | 第28页 |
二、 韩国中小企业发展状况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发达国家(地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 第29-32页 |
一、 在政府内部设立专门部门,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政府资助 | 第29页 |
二、 成立专门金融机构,对口支持中小企业 | 第29-30页 |
三、 建立健全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法规 | 第30页 |
四、 设立财政专项基金,给予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 | 第30页 |
五、 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 | 第30-31页 |
六、 发展创业投资,重点扶持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发展 | 第31页 |
七、 积极拓展直接融资渠道 | 第31页 |
八、 完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 | 第31-32页 |
第五章 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对策与建议 | 第32-39页 |
第一节 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内部措施 | 第32-33页 |
一、 树立企业良好信用观念 | 第32页 |
二、 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 | 第32页 |
三、 更新融资观念,合理筹措资金 | 第32页 |
四、 加快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 第32-33页 |
第二节 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外部措施 | 第33-39页 |
一、 建立健全扶持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 | 第33页 |
二、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 | 第33-34页 |
三、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体系 | 第34-35页 |
四、 设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专项基金及税收优惠 | 第35页 |
五、 加大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 | 第35页 |
六、 完善金融体系,大力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 第35-36页 |
七、 逐步放开民间借贷市场,拓宽民间融资渠道 | 第36页 |
八、 完善直接融资体系,发展多层次多品种资本市场 | 第36-37页 |
九、 金融机构必须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 | 第37-38页 |
十、 完善社会服务体系,规范中介机构行为,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基础服务 | 第38-39页 |
结论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