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实时系统的调度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23页 |
·研究背景 | 第13-21页 |
·实时系统与实时调度 | 第13-15页 |
·实时系统 | 第13-14页 |
·实时调度 | 第14-15页 |
·开放式实时系统 | 第15-18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5-17页 |
·问题分析 | 第17-18页 |
·自适应实时调度 | 第18-20页 |
·本文的研究动机 | 第20-21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21-22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实时系统的调度理论与方法 | 第23-46页 |
·实时调度基本理论 | 第23-26页 |
·基本概念和相关术语 | 第23-24页 |
·实时调度方法的分类 | 第24-25页 |
·常见的任务模型和假设条件 | 第25-26页 |
·优先级调度 | 第26-28页 |
·基于静态优先级的策略 | 第26-27页 |
·基于动态优先级的策略 | 第27-28页 |
·各类型实时任务的混合调度 | 第28-29页 |
·开放式实时系统的调度及其研究现状 | 第29-33页 |
·开放式实时系统的调度问题 | 第29-30页 |
·研究现状 | 第30-33页 |
·基于比例共享的方法 | 第30-31页 |
·基于资源预留的方法 | 第31-32页 |
·基于服务器的方法 | 第32-33页 |
·综合分析 | 第33页 |
·自适应实时调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33-36页 |
·研究现状 | 第33-36页 |
·综合分析 | 第36页 |
·实时操作系统 | 第36-44页 |
·从调度方法考察操作系统 | 第37页 |
·对一个实时内核的要求 | 第37-38页 |
·实时操作系统的分类 | 第38-39页 |
·几种代表性的商业实时操作系统 | 第39-42页 |
·iRMX | 第39-40页 |
·VxWorks | 第40页 |
·pSOSystem | 第40-41页 |
·综合分析 | 第41-42页 |
·实时Linux方案 | 第42-44页 |
·研究现状 | 第42-43页 |
·综合分析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三章 开放式实时系统的集成调度框架 | 第46-64页 |
·开放式实时系统中的调度对象模型 | 第46-48页 |
·问题分析 | 第46页 |
·调度对象模型 | 第46-48页 |
·基于服务器策略的方法分析 | 第48-53页 |
·CUS和TBS服务器 | 第48-50页 |
·结构 | 第48-49页 |
·算法 | 第49-50页 |
·PShED服务器 | 第50页 |
·CBS服务器 | 第50-51页 |
·H-CBS服务器 | 第51页 |
·性能评价及各方法的比较研究 | 第51-52页 |
·共同特征 | 第52页 |
·综合分析 | 第52-53页 |
·InSFORT--开放式实时系统的集成调度框架 | 第53-63页 |
·总体架构 | 第53-54页 |
·系统调度层 | 第54-55页 |
·服务器调度层 | 第55-56页 |
·应用配置层 | 第56-57页 |
·服务质量控制 | 第57-58页 |
·系统可扩展性 | 第58-59页 |
·可调度性分析 | 第59-63页 |
·相关概念定义 | 第59-60页 |
·可调度条件及其证明 | 第60-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四章 开放式实时系统的自适应调度方法 | 第64-80页 |
·实时系统的自适应调度问题分析 | 第64-66页 |
·基于反馈控制的实时调度策略 | 第64-65页 |
·开放式实时系统中的自适应调度 | 第65-66页 |
·面向硬实时应用的自适应调度方法 | 第66-69页 |
·问题描述 | 第66-67页 |
·方案设计 | 第67-69页 |
·面向软实时应用的自适应调度方法 | 第69-79页 |
·问题描述 | 第69页 |
·所涉及的控制理论 | 第69-72页 |
·模糊集合理论的基本观点 | 第70页 |
·模糊控制技术 | 第70-72页 |
·方案设计 | 第72-79页 |
·模糊控制器基本结构 | 第72-73页 |
·系统结构设计 | 第73-74页 |
·采样间隔时间计算 | 第74-75页 |
·量化因子、比例因子及隶属函数的计算 | 第75-77页 |
·模糊控制规则和决策表 | 第77-78页 |
·控制方法的选择算法 | 第78-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五章 InSFORT的设计与实现 | 第80-101页 |
·InSFORT实现的基础平台的选择 | 第80-86页 |
·选择依据 | 第80-81页 |
·Linux内核实时支持情况的分析 | 第81-82页 |
·几种典型实时Linux方案的分析 | 第82-85页 |
·RTLinux和RTAI | 第82-84页 |
·RED-Linux | 第84页 |
·KURT | 第84页 |
·Linux-SRT | 第84-85页 |
·综合分析与基础平台的选择 | 第85-86页 |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第86-87页 |
·系统实现 | 第87-99页 |
·实时内核的优先级调度 | 第87页 |
·任务队列管理 | 第87-90页 |
·系统时钟中断处理机制 | 第90-91页 |
·实时任务调度函数 | 第91-92页 |
·InSFORT服务器调度的实现 | 第92-99页 |
·定义实时任务和服务器的数据结构 | 第92-94页 |
·服务器调度的相关事件处理 | 第94-96页 |
·服务器支持算法的实现 | 第96-98页 |
·应用程序接口以及内部函数 | 第98-99页 |
·开放式实时系统的实时应用程序结构 | 第99-100页 |
·小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六章 实验研究与应用前景 | 第101-119页 |
·检测方法与实验环境 | 第101-102页 |
·对InSFORT集成调度的实验 | 第102-109页 |
·实验方案 | 第102-104页 |
·方案设计 | 第102-103页 |
·硬实时任务所占用负载的计算方法 | 第103-104页 |
·实验组合1 | 第104-105页 |
·实验组合2 | 第105-107页 |
·实验组合3 | 第107-109页 |
·实验分析 | 第109页 |
·对InSFORT系统开销的分析与实验 | 第109-113页 |
·代码分析 | 第109-111页 |
·实验 | 第111-113页 |
·实验方案 | 第111页 |
·实验1 | 第111-112页 |
·实验2 | 第112页 |
·实验3 | 第112-113页 |
·实验分析 | 第113页 |
·对InSFORT的自适应实时调度方法的仿真实验 | 第113-116页 |
·实验方案 | 第113-115页 |
·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115-116页 |
·应用前景 | 第116-1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18-119页 |
第七章 总结及进一步的工作 | 第119-121页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119-120页 |
·进一步的工作 | 第120-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及录用的论文 | 第129-13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项目情况 | 第130-131页 |
致谢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