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微生物生长环境控制丝状菌性污泥膨胀新假说的研究
| 第1章 引言 | 第1-11页 |
| ·课题的提出及它的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9-11页 |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1-38页 |
| ·活性污泥膨胀的原因 | 第11-17页 |
| ·在活性污泥中丝状菌的主要作用 | 第11-12页 |
| ·活性污泥膨胀的类型 | 第12-13页 |
| ·活性污泥膨胀的原因 | 第13-17页 |
| ·丝状菌性污泥膨胀的控制理论 | 第17-30页 |
| ·丝状微生物的分类 | 第17-25页 |
| ·活性污泥膨胀的假说 | 第25-29页 |
| ·统一的污泥丝状菌膨胀理论 | 第29-30页 |
| ·目前丝状菌性污泥膨胀的控制方法 | 第30-36页 |
| ·污泥膨胀的环境调控和代谢机制控制方法 | 第30-31页 |
| ·调整运行参数的控制方法 | 第31-32页 |
| ·生物选择器 | 第32-33页 |
| ·序批式间歇反应器(SBR) | 第33页 |
| ·回流污泥再生法 | 第33页 |
| ·投加氧化剂控制污泥膨胀 | 第33-35页 |
| ·投加凝聚剂改善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 | 第35-36页 |
| ·丝状菌性污泥膨胀新假说的提出 | 第36-38页 |
| 第3章 实验工作 | 第38-50页 |
| ·实验设备及流程 | 第38-41页 |
| ·实验设备 | 第38-39页 |
| ·实验工艺流程 | 第39-41页 |
| ·实验过程 | 第41-50页 |
| ·测试项目与方法 | 第41页 |
| ·实验阶段划分 | 第41-42页 |
| ·进水成分 | 第42页 |
| ·溶解氧(DO) | 第42-43页 |
| ·温度 | 第43页 |
| ·pH值 | 第43页 |
| ·实验过程 | 第43-50页 |
| 第4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0-70页 |
| ·丝状菌性污泥膨胀新假说实验数据的分析讨论 | 第50-61页 |
| ·第一阶段数据分析讨论 | 第50-57页 |
| ·第二阶段数据分析讨论 | 第57-61页 |
| ·对丝状菌性污泥膨胀新假说的理论分析 | 第61-70页 |
| ·活性污泥微生物生长的环境 | 第61-68页 |
| ·活性污泥微生物代谢产物(残渣)的分离 | 第68页 |
| ·电气浮设备的原理分析 | 第68-70页 |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0-72页 |
| ·结论 | 第70页 |
| ·建议 | 第70-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 附录 | 第76-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