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用于乙苯二氧化碳氧化脱氢反应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5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 ·乙苯二氧化碳氧化脱氢反应 | 第11-20页 |
| ·相关热力学分析 | 第13-14页 |
| ·反应催化剂 | 第14-18页 |
| ·担载型氧化铁催化剂 | 第14-15页 |
| ·担载型氧化钒催化剂 | 第15-16页 |
| ·担载型碱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 第16-17页 |
| ·简单氧化物催化剂 | 第17页 |
| ·尖晶石铁酸盐催化剂 | 第17页 |
| ·其它氧化物催化剂 | 第17-18页 |
| ·反应条件 | 第18-20页 |
| ·温度 | 第18页 |
| ·空速 | 第18页 |
| ·CO_2/EB进料比 | 第18页 |
| ·催化活性组分的负载量 | 第18-19页 |
| ·催化剂的稳定性 | 第19-20页 |
| ·反应机理 | 第20-21页 |
| ·多孔复合氧化物的制备特性及在催化领域中的应用 | 第21-24页 |
| ·多孔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织构和结构特性 | 第22-23页 |
| ·多孔复合氧化物的制备 | 第23页 |
| ·多孔复合氧化物的应用 | 第23-24页 |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5-31页 |
| ·催化剂设计 | 第25-27页 |
| ·载体的选择 | 第25-26页 |
| ·主活性组分的筛选 | 第26-27页 |
| ·反应装置 | 第27页 |
| ·实验方法 | 第27-31页 |
| ·催化剂制备 | 第27-29页 |
| ·催化剂表征 | 第29-30页 |
|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 | 第29页 |
| ·体相结构分析 | 第29页 |
| ·形貌分析 | 第29页 |
| ·红外分析 | 第29页 |
| ·TG/DTA分析 | 第29-30页 |
| ·TPR分析 | 第30页 |
| ·催化剂评价 | 第30-31页 |
| ·反应方法 | 第30页 |
| ·分析方法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乙苯二氧化碳氧化脱氢反应研究 | 第31-53页 |
| ·活性组分的筛选 | 第31-32页 |
| ·焙烧温度对脱氢活性的影响 | 第32-34页 |
| ·反应温度对脱氢活性的影响 | 第34-35页 |
| ·活性组分负载量对脱氢活性的影响 | 第35-36页 |
| ·催化剂粒度对脱氢活性的影响 | 第36-37页 |
| ·催化剂的稳定性 | 第37-38页 |
| ·不同制备方法的催化剂活性比较 | 第38-39页 |
| ·催化剂反应前后的性能表征 | 第39-50页 |
| ·表面结构分析 | 第39-41页 |
| ·SEM分析 | 第41-46页 |
| ·IR分析 | 第46-47页 |
| ·TG/DTA分析 | 第47-50页 |
| ·乙苯二氧化碳氧化脱氢反应机理分析 | 第50-52页 |
| ·小结 | 第52-53页 |
| 第四章 催化剂的性能表征 | 第53-69页 |
| ·Fe_xTi250催化剂 | 第53-63页 |
| ·形貌和物相组成 | 第53-57页 |
| ·TG/DTA,IR和TPR分析 | 第57-63页 |
| ·Fe_xTi550催化剂 | 第63-68页 |
| ·表面结构和物相组成 | 第63-66页 |
| ·TG/DTA分析 | 第66-68页 |
| ·小结 | 第68-69页 |
| 第五章 总结和建议 | 第69-72页 |
| ·总结 | 第69-71页 |
| ·建议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发表论文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