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语体研究的现状及“不同年龄段语用主体语体特征”理念的提出 | 第11-27页 |
第一节 语体研究的现状及特点 | 第11-19页 |
一、 语体研究状况概述 | 第11-17页 |
二、 以职业化阶段语用主体的语体为主要对象的语体研究 | 第17-19页 |
第二节 “不同年龄段语用主体语体特征研究”理念的涵义 | 第19-27页 |
第二章 不同年龄段语用主体语体划分的学科基础 | 第27-47页 |
第一节 不同年龄段语用主体语体概念及其分类 | 第27-28页 |
第二节 不同年龄段语用主体语体的哲学基础 | 第28-30页 |
第三节 不同年龄段语用主体语体的认知科学与心理科学基础 | 第30-33页 |
第四节 不同年龄段语用主体语体的美学基础 | 第33-47页 |
第三章 “不同年龄段语用主体语体”的理论架构 | 第47-87页 |
第一节 交际方式四分论 | 第47-61页 |
一、 身体方式与对应的身体语 | 第48-51页 |
二、 实物方式与对应的实物语 | 第51-61页 |
第二节 年龄阶段四分论 | 第61-74页 |
一、 语用主体语体习得年龄阶段的划分 | 第61-66页 |
二、 语体习得年龄阶段语用主体生理、心理(认知)、社会化的发展 | 第66-72页 |
三、 语用主体语体习得年龄阶段的特征 | 第72-74页 |
第三节 语体原型与语用主体语体习得的偏离论 | 第74-87页 |
一、 原型理论 | 第75-76页 |
二、 语体范畴 | 第76-79页 |
三、 原型语体与不同年龄段语用主体语体习得的偏离 | 第79-87页 |
第四章 学龄前阶段语用主体的语体习得及其语体特征 | 第87-120页 |
第一节 学龄前阶段语用主体语体因素习得的基本情况 | 第87-95页 |
一、 0——3岁语用主体语体因素习得的基本情况 | 第87-92页 |
二、 3——6、7岁语用主体语体因素习得的基本情况 | 第92-95页 |
第二节 学龄前阶段语用主体语体习得特征的进一步考察 | 第95-120页 |
一、 无意识辞格的常用与偶用性 | 第96-103页 |
二、 语用原则的违反与语用策略的构建性 | 第103-111页 |
三、 主体认知与言语幽默性 | 第111-114页 |
四、 言语与象征性游戏合一性 | 第114-120页 |
第五章 学龄阶段语用主体的语体习得及其语体特征 | 第120-174页 |
第一节 小学阶段语用主体的语体习得及其语体特征 | 第122-160页 |
一、 身体方式(对应的身体语)的习得 | 第122-123页 |
二、 口头方式(对应的口头语)的习得 | 第123-138页 |
三、 实物方式(对应的实物语)的习得 | 第138页 |
四、 书面方式(对应的书面语)的习得 | 第138-160页 |
第二节 中学阶段语用主体的语体习得及其语体特征 | 第160-174页 |
一、 口头方式(对应的口头语)的习得 | 第161-164页 |
二、 书面方式(对应的书面语)的习得 | 第164-174页 |
第六章 职业化阶段语用主体的语体习得及其语体特征 | 第174-197页 |
第一节 准职业化阶段语用主体的语体习得及其特征 | 第174-181页 |
一、 口头语的习得及其特征 | 第174-177页 |
二、 书面语的习得及其特征 | 第177-181页 |
第二节 职业化阶段语用主体的语体特征及其习得情况 | 第181-197页 |
一、 语用主体职业化阶段的语体特征 | 第181-186页 |
二、 职业化阶段语用主体的语体习得 | 第186-197页 |
参考文献 | 第197-204页 |
后记 | 第204-2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