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导论 | 第6-15页 |
0.1 我国私营企业的发展 | 第6-7页 |
0.2 我国私营企业员工持股计划的发展历程 | 第7-8页 |
0.3 问题的提出和选题意义 | 第8-10页 |
0.4 概念界定 | 第10-12页 |
0.5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0.6 本文研究框架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23页 |
1.1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5-18页 |
1.1.1 人力资本产权理论 | 第15-17页 |
1.1.2 委托代理理论与分享制公司治理理论 | 第17-18页 |
1.2 员工持股的研究现状与研究进展 | 第18-23页 |
1.2.1 我国的私营企业员工持股主要类型 | 第19页 |
1.2.2 实行员工持股计划的动因 | 第19-20页 |
1.2.3 员工持股与企业绩效 | 第20-23页 |
第二章 人力资本产权的演变与员工持股 | 第23-31页 |
2.1 人力资本 | 第23-25页 |
2.1.1 人力资本所有权的不可分离性 | 第23-24页 |
2.1.2 人力资本的专用性 | 第24页 |
2.1.3 人力资本的团队特征 | 第24-25页 |
2.2 人力资本产权 | 第25-26页 |
2.3 人力资本产权的演变与企业所有权 | 第26-28页 |
2.4 人力资本产权的实现:员工持股 | 第28-31页 |
第三章 员工持股与私营企业治理结构优化 | 第31-54页 |
3.1 我国私营企业治理结构现状 | 第31-33页 |
3.1.1 高度集权 | 第31-32页 |
3.1.2 产权不清 | 第32页 |
3.1.3 私营企业主素质较低 | 第32-33页 |
3.2 一个关于私营企业最优所有权安排的模型 | 第33-34页 |
3.3 模型的经济意义——私营企业治理结构的形态及其演进 | 第34-39页 |
3.3.1 两权集中对称(业主制) | 第34-35页 |
3.3.2 两权分离(科层制) | 第35-37页 |
3.3.3 两权分散对称(员工持股) | 第37-39页 |
3.4 私营企业不同治理结构与最优股权激励模式 | 第39-40页 |
3.5 员工持股与最优所有权安排 | 第40-44页 |
3.5.1 员工持股的激励效应 | 第41页 |
3.5.2 员工持股的监督与约束效应 | 第41-43页 |
3.5.3 员工持股的资金效应 | 第43-44页 |
3.6 员工持股与企业绩效——国内与国外的实证分析 | 第44-45页 |
3.7 案例分析 | 第45-54页 |
案例之一 ——深圳华为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 | 第45-50页 |
案例之二 ——广东省吉荣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员工持股计划 | 第50-54页 |
第四章 我国私营企业员工持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 第54-61页 |
4.1 我国私营企业员工持股存在的问题 | 第54-55页 |
4.2 完善我国私营企业员工持股的对策 | 第55-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