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制冷工程论文--制冷机械和设备论文

太阳能固体吸附式制冰系统的优化与实验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符号表第7-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5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5-30页
   ·太阳能制冷引言第15-16页
   ·吸附工质对的选择第16-18页
   ·样机的实验研究与测试第18-20页
   ·吸附式制冷理论研究第20-22页
     ·工质对的吸附性能第20-21页
     ·制冷循环中的传热与传质第21-22页
     ·吸附制冷循环系数COP的研究第22页
   ·系统性能的动态分析与预测模型第22-23页
   ·吸附式制冷系统中强化传热传质研究第23-27页
     ·吸附床层的物化处理第23-25页
     ·结构法强化传热研究第25-27页
   ·本章小节第27-30页
第三章 吸附式制冷循环热力学研究第30-38页
   ·相关理论的应用第30-33页
     ·DUBININ-ASTAKHOV方程第30-31页
     ·CLAPEYRON-CLAUSIUS方程的应用第31-33页
   ·理论制冷循环热力学分析第33-36页
     ·等容加热阶段第33-34页
     ·等压加热阶段第34页
     ·等容冷却阶段第34-35页
     ·吸附制冷阶段第35-36页
   ·冰柜热力学分析第36-38页
第四章 吸附工质对的研究与分析第38-54页
   ·引言第38-39页
   ·选择工质的一般定性原则第39-40页
   ·选择吸附工质对的定量分析第40-43页
   ·系统理论COP的模拟与讨论第43-47页
   ·吸附剂吸附特性的实验研究第47-52页
     ·实验原理第47页
     ·实验装置与设备第47-48页
     ·测试过程第48页
     ·实验测定结果及数据处理与分析第48-51页
     ·样品的理论COP值第51-52页
   ·数据处理与表达的一些讨论第52-54页
第五章 系统长期性能的实验与理论研究第54-72页
   ·引言第54页
   ·甲醇热分解速率实验研究第54-64页
     ·甲醇热分解机理第54-56页
     ·模拟实验装置第56-57页
     ·实验原理及步骤第57-58页
     ·实验数据处理第58-59页
     ·实验结果分析第59-64页
   ·系统长期性能分析第64-70页
     ·不良气体对吸附热力学循环的影响第64-66页
     ·不良气体存在时的理论循环COP第66-69页
     ·有不良气体时的COP模拟计算结果讨论第69-70页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六章 吸附式制冰系统性能瞬态分析第72-107页
   ·引言第72-73页
   ·物理模型第73-74页
   ·数学模型第74-80页
     ·吸附器第75-78页
     ·集热器隔热层第78-79页
     ·玻璃层及冷却空气第79页
     ·储液器/蒸发器第79-80页
   ·数学模型中各参数的确定第80-84页
     ·气象模型第80页
     ·吸附器表面净热通量第80-81页
     ·对流辐射传热系数第81-82页
     ·吸附层微元间的传热系数第82-83页
     ·工质对特性第83页
     ·其它参数第83-84页
   ·传热传质模型的数值方法求解第84-86页
     ·方程的离散第84-85页
     ·数值计算方法第85-86页
   ·计算模型的实验校正与验证第86-91页
     ·吸附式冰箱的实验研究第86-87页
     ·实验装置的调试第87页
     ·实验操作过程第87-88页
     ·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第88-89页
     ·理论模型的实验修正第89-90页
     ·理论模型的实验验证第90-91页
   ·系统的动态模拟与瞬态分析第91-107页
     ·吸附床中的传热与传质第91-95页
     ·实际无阀制冷循环第95-97页
     ·系统性能瞬态分析第97-99页
     ·系统性能的参数分析与优化第99-105页
     ·系统长期性能预测与寿命评价第105-107页
第七章 制冷样机的优化设计与测试第107-117页
   ·引言第107-108页
   ·设计与制造第108-113页
     ·设计用理想制冷循环第108-109页
     ·组成部件设计第109-112页
     ·制冰系统组装第112-113页
   ·新样机的测试与讨论第113-116页
     ·测试及测试设备第113-114页
     ·测试结果与分析第114-116页
   ·本章小节第116-117页
结论与建议第117-121页
致谢第121-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28页
符录第128页

论文共1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红豆杉枝叶中紫杉烷类成分的化学研究及紫杉醇类似物母核的结构修饰
下一篇:DC-DC开关变换器建模分析及其变结构控制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