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6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5页 |
·铝合金焊接工艺特点 | 第15-16页 |
·铝及铝合金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15-16页 |
·铝合金的点焊工艺特点 | 第16页 |
·点焊质量检测方法 | 第16-24页 |
·影响点焊质量的因素 | 第18-20页 |
·国内外对点焊质量检测方法的研究 | 第20-24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铝合金点焊质量监测系统构建及数据采集 | 第26-45页 |
·点焊质量逆过程检测基础 | 第26-27页 |
·电流检测技术 | 第26页 |
·电压检测技术 | 第26页 |
·电极位移检测技术 | 第26-27页 |
·声发射检测技术 | 第27页 |
·点焊数据采集系统构建 | 第27-37页 |
·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构成 | 第27-32页 |
·传感器的选择 | 第27-31页 |
·采集卡的选择 | 第31-32页 |
·数据采集系统的软件构建 | 第32-37页 |
·Labview 虚拟仪器技术 | 第33-34页 |
·点焊质量检测系统的软件构成 | 第34-37页 |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37-43页 |
·点焊熔核质量的判定 | 第40-43页 |
·试验数据采集 | 第43页 |
·小结 | 第43-45页 |
第三章 铝合金点焊数据信号特征提取 | 第45-81页 |
·点焊信号的分形特征提取 | 第45-49页 |
·分形的特征 | 第45-46页 |
·分形特征参数 | 第46-48页 |
·点焊信号时间序列分形盒维数的算法 | 第48-49页 |
·点焊电压信号的双谱线谱特征提取 | 第49-59页 |
·累积量和高阶谱 | 第49-52页 |
·点焊电压信号特征提取 | 第52-59页 |
·电流的混沌特征提取 | 第59-73页 |
·混沌理论基础 | 第59页 |
·点焊电流信号混沌特性的探讨 | 第59-73页 |
·点焊电流信号时间序列的最佳时间延迟的确定 | 第60-65页 |
·点焊电流信号最小嵌入维数d 的确定 | 第65-69页 |
·点焊电流信号的最大Lyapunov 指数的确定 | 第69-73页 |
·声音信号能量变化率均值特征 | 第73-77页 |
·电极位移信号 Renyi 信息熵 | 第77-80页 |
·小结 | 第80-81页 |
第四章 点焊质量逆过程检测方法研究 | 第81-130页 |
·模糊灰色信息系统检测方法 | 第81-99页 |
·模糊数学基础 | 第81-82页 |
·模糊灰色信息系统 | 第82-83页 |
·基于模糊灰色信息系统的点焊质量检测模型 | 第83-99页 |
·模糊灰色信息系统模型构建 | 第83-85页 |
·模糊灰色信息系统模型的熔核尺寸检测结果分析 | 第85-91页 |
·模糊灰色信息系统模型的飞溅检测结果分析 | 第91-97页 |
·基于模糊灰色信息系统的点焊缺陷检测阵列检测结果分析 | 第97-99页 |
·支持向量机模型检测方法 | 第99-113页 |
·支持向量机原理 | 第99-102页 |
·点焊的SVM 模检测模型 | 第102-113页 |
·点焊SVM 模型构建 | 第102-103页 |
·SVM 模型熔核尺寸检测结果分析 | 第103-109页 |
·SVM 模型飞溅检测结果分析 | 第109-112页 |
·基于SVM 的点焊缺陷检测阵列结果分析 | 第112-113页 |
·隐形 Markov 链检测方法 | 第113-128页 |
·隐马尔可夫(HMM)模型 | 第114-116页 |
·点焊的HMM 检测模型 | 第116-128页 |
·基于HMM 检测模型构建 | 第116-118页 |
·HMM 模型熔核尺寸检测结果分析 | 第118-124页 |
·HMM 模型点焊飞溅检测结果分析 | 第124-127页 |
·基于HMM 的点焊缺陷检测阵列模型 | 第127-128页 |
·小结 | 第128-13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130-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42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142-143页 |
致谢 | 第143-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