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论述 | 第12-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6页 |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6-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经济辐射的内涵 | 第18-21页 |
·辐射的解释 | 第18-19页 |
·经济辐射的概念 | 第19-20页 |
·经济辐射的特点 | 第20-21页 |
·经济辐射的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增长极理论 | 第21页 |
·中心-外围理论 | 第21页 |
·点轴开发理论 | 第21页 |
·循环累积因果论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兰白都市圈概况 | 第23-29页 |
·兰白都市圈的构建过程 | 第23-24页 |
·兰白都市圈的基本概况 | 第24-27页 |
·兰白都市圈的行政区划 | 第24-25页 |
·兰白都市圈的地域特征 | 第25-26页 |
·兰白都市圈的经济及科技实力 | 第26-27页 |
·兰白都市圈的地位和作用 | 第27-29页 |
第四章 兰白都市圈经济辐射能力评价分析 | 第29-36页 |
·都市圈经济辐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9-30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29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9-30页 |
·都市圈经济辐射能力的评价方法 | 第30-33页 |
·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 | 第31页 |
·因子分析基本步骤 | 第31-33页 |
·兰白都市圈经济辐射能力动态评价分析 | 第33-36页 |
·兰白都市圈经济辐射能力的计算 | 第33-34页 |
·兰白都市圈经济辐射能力的界定及年际变化 | 第34-36页 |
第五章 兰白都市圈经济辐射能力影响范围的界定 | 第36-45页 |
·与周边都市圈经济辐射能力的比较 | 第36-41页 |
·因子的提取 | 第36页 |
·因子的解释命名 | 第36-37页 |
·因子得分计算 | 第37页 |
·各都市圈经济辐射能力分析 | 第37-41页 |
·经济辐射能力影响范围的断裂点模型分析 | 第41-45页 |
·经济辐射能力影响范围的断裂点模型 | 第41页 |
·兰白都市圈经济辐射能力影响范围的计算和分析 | 第41-45页 |
第六章 兰白都市圈经济辐射能力的制约因素和提升路径 | 第45-49页 |
·兰白都市圈经济辐射能力的制约因素 | 第45-47页 |
·经济增长依赖于自然资源,产业升级乏力 | 第45页 |
·市场机制尚需完善,创业创新不足 | 第45-46页 |
·环境生态刚性制约,发展空间受限 | 第46页 |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辐射乏力 | 第46-47页 |
·提升兰白都市圈经济辐射能力的路径 | 第47-49页 |
·抢抓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构建“政策洼地” | 第47页 |
·抢抓经济转型扩内需的战略机遇,实现“弯道超车” | 第47-48页 |
·抢抓构建创新型社会的战略机遇,打造“创新基地” | 第48页 |
·抢抓推进科学发展的战略机遇,发展“循环经济” | 第48-49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49-50页 |
·研究总结 | 第49页 |
·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 第49-50页 |
·创新之处 | 第49页 |
·不足之处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