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绪论 | 第9-29页 |
第一节:招贴艺术的对象 | 第13-15页 |
第二节:招贴艺术的社会功能 | 第15-17页 |
第三节:概念与术语 | 第17-26页 |
第四节:研究的方法 | 第26-29页 |
第二章:中国招贴艺术的历史背景 | 第29-94页 |
第一节:月份牌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商业性招贴艺术 | 第34-43页 |
第二节:抗战时期以宣传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感召力为主的招贴艺术 | 第43-55页 |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招贴艺术 | 第55-66页 |
第四节:文化大革命时期 | 第66-73页 |
第五节:改革开放以后 | 第73-94页 |
第三章:中国招贴艺术的种类 | 第94-130页 |
第一节:服务于时事政治——宣传画 | 第100-112页 |
第二节:服务于经济——广告画 | 第112-119页 |
第三节:服务于文化——海报 | 第119-130页 |
第四章:中国招贴艺术的性质和特点 | 第130-170页 |
第一节:创意的时间性 | 第132-135页 |
第二节:宣传的鼓动性 | 第135-141页 |
第三节:艺术的鲜明性 | 第141-148页 |
第四节:技巧的多样性 | 第148-154页 |
第五节:工具、技术的支持 | 第154-160页 |
第六节:关于借鉴的问题 | 第160-163页 |
第七节:新东方主义的思考 | 第163-170页 |
第五章:新形势下的思考 | 第170-197页 |
第一节:传播媒介的重要艺术手段 | 第175-181页 |
第二节:未来的展望 | 第181-197页 |
结语 | 第197-199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99-203页 |
后记 | 第203-2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