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工艺美术论文--中国工艺美术论文--民间工艺美术论文--木偶、皮影、假面具、脸谱、人形工艺美术论文

皮影丑角造型设计的审美研究--以陕西为重心

内容提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绪论:从问题出发第11-27页
 一、研究的缘由及其意义第11-17页
 二、扎根于中国乡土社会的皮影丑角艺术第17-19页
 三、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和趋势第19-22页
 四、本课题的研究特色及研究思路第22-27页
第一章 皮影丑角造型的分类与设计规范第27-49页
 第一节 陕西的皮影丑角娃娃第27-32页
  一、皮影娃娃中的“丑丑”第27-28页
  二、陕西皮影中的丑角类型第28-32页
 第二节 皮影丑角造型设计的基础因素——角色的性格第32-35页
  一、皮影丑角性格的基本特点第32页
  二、陕西皮影丑角性格类型第32-35页
 第三节 陕西皮影丑角造型设计规范第35-45页
  一、陕西皮影造型设计的一般规范第35-38页
  二、陕西皮影丑角的造型样式第38-44页
  三、陕西皮影丑角的制作工艺第44-45页
 第四节 从多角度认识皮影造型艺术第45-49页
  一、静态的皮影造型艺术第45-46页
  二、从角色出发认识皮影造型艺术第46-49页
第二章 皮影丑角造型设计分析第49-129页
 第一节 陕西皮影丑角头茬造型设计分析第49-95页
  一、武丑头茬造型设计分析第49-61页
  二、文丑之袍带丑头茬造型设计分析第61-67页
  三、文丑之方巾丑头茬造型设计分析第67-69页
  四、文丑之褶子丑头茬造型设计分析第69-71页
  五、文丑之老丑头茬造型设计分析第71-77页
  六、文丑之茶衣丑头茬造型设计分析第77-89页
  七、丑旦头茬造型设计分析第89-95页
 第二节 陕西皮影丑角的身段造型设计分析第95-104页
  一、陕西皮影丑角一般的身段造型第95-103页
  二、头身连缀的特殊身段造型第103-104页
 第三节 其他地区及其他类型的皮影丑角造型设计分析第104-129页
  一、造型的一般原则第104页
  二、其他地域皮影丑角造型样式分析第104-123页
  三、其他类型皮影丑角造型样式分析第123-129页
第三章 皮影丑角造型的形式与风格第129-151页
 第一节 皮影丑角造型的形式语汇与风格类型第129-140页
  一、皮影丑角造型的形制与用色第129-133页
  二、陕西皮影丑角五官与装饰的形式语汇第133-138页
  三、皮影丑角造型的风格类型第138-140页
 第二节 皮影丑角造型设计传达的喜剧性美感第140-151页
  一、静态造型产生喜剧性美感的基本原理第140-142页
  二、皮影丑角造型产生喜剧性美感的艺术手段第142-147页
  三、皮影丑角造型的喜剧美学范畴第147-151页
第四章 运动中的美——皮影丑角造型的动态延伸第151-207页
 第一节 从“静”到“动”——静态造型艺术的“活”化第151-153页
  一、“活”起来的角色造型第151-152页
  二、角色运动的艺术目标及学术范畴第152-153页
 第二节 皮影丑角动作的规范、操作艺人与技术要素第153-164页
  一、皮影丑角动作的规范、特点和动作设计第153-157页
  二、运动美的创造者——签手第157-161页
  三、灯光设计与丑角动作表现的关系第161-164页
 第三节 各类型皮影丑角动作详解第164-197页
  一、陕西各类型皮影丑角的动作表现第164-187页
  二、不同角色间相协作的动作表现第187-192页
  三、其他地域及类型皮影丑角的动作表现第192-197页
 第四节 不同动作形成的不同美感与趣味第197-201页
  一、节奏性、音乐性的动作第197-198页
  二、模仿性动作第198-199页
  三、新奇、反常的怪动作和怪姿态第199页
  四、不同角色之间动作的配合关系第199-201页
 第五节 皮影丑角动作的喜剧性美感第201-207页
  一、动作产生喜剧性美感的基本原理第201-203页
  二、皮影丑角动作喜剧性美感的乡土特质第203-207页
第五章 皮影丑角造型艺术的审美途径与人文第207-233页
 第一节 对皮影艺术造型问题的再认识——以丑角为例第207-210页
  一、另一种审美角度——将皮影人物造型当作角色看第207-209页
  二、多层次的皮影造型艺术观第209-210页
 第二节 皮影丑角造型艺术的审美传达途径第210-215页
  一、静态的皮影丑角造型如何丑中见美第210-211页
  二、皮影丑角造型审美效果的递增与审美重点的转化第211-215页
 第三节 皮影丑角造型艺术的人文背景第215-233页
  一、皮影丑角艺术在不同的发生地的不同审美状况第215-226页
  二、皮影丑角艺术在乡土社会中的文化功能第226-233页
结论与探讨:美的另一种形态——丑中见美的“丑形象”第233-251页
附录一: 参考文献第251-254页
附录二: 主要采访艺人名单图表(艺人照片都为笔者拍摄)第254-257页
后记第257页

论文共2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瞬间的永恒--中国招贴艺术研究
下一篇:建筑明器美学论--从陕西出土资料展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