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一、循环经济法概述 | 第12-18页 |
(一) 循环经济法的涵义 | 第12-13页 |
1.循环经济的理论来源 | 第12页 |
2.循环经济法的定义 | 第12-13页 |
(二) 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法理分析 | 第13-16页 |
1.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价值 | 第13页 |
2.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演进 | 第13-16页 |
(三) 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必要性 | 第16-18页 |
二、我国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现状分析 | 第18-26页 |
(一) 我国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发展现状 | 第18-20页 |
1.各省市、企业建设循环经济的现实情况 | 第18页 |
2.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建设现状 | 第18-19页 |
3.我国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现状综述 | 第19-20页 |
(二) 我国循环经济法律制度发展困境分析 | 第20-26页 |
1.社会整体层面的制约 | 第20-22页 |
2.我国现有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的局限性 | 第22-23页 |
3.《循环经济法(草案)》的困境 | 第23-26页 |
三、我国循环经济法律制度构建 | 第26-46页 |
(一) 宏观框架的构建 | 第26-28页 |
1.将建立循环经济纳入宪法 | 第26页 |
2.建立循环经济基本法 | 第26-27页 |
3.建立综合性循环经济法律 | 第27页 |
4.建立专项性循环经济法规 | 第27-28页 |
(二) 《循环经济法》具体框架构想 | 第28-38页 |
1.指导思想 | 第28页 |
2.立法原则 | 第28-29页 |
3.立法框架 | 第29-32页 |
4.详细分析德国《循环经济与废物清除法》 | 第32-38页 |
(三) 我国循环经济法律制度创新 | 第38-46页 |
1.政府角度的制度创新 | 第39-42页 |
2.企业和非政府组织角度的制度创新 | 第42-44页 |
3.社会公众角度的制度创新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