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选题背景及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页 |
·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4-17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4-15页 |
·利他主义 | 第15-16页 |
·非正式契约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17-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9-24页 |
·家族企业的概念 | 第19-21页 |
·家族企业的定义 | 第19-20页 |
·家族企业的三环模式和三极发展模式 | 第20-21页 |
·家族控股上市公司的概念 | 第21-23页 |
·家族控股上市公司的界定 | 第22页 |
·家族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三环模式 | 第22-23页 |
·公司绩效的内涵 | 第23-24页 |
·公司绩效的定义 | 第23页 |
·公司绩效的衡量标准 | 第23-24页 |
第3章 浙江家族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特征 | 第24-37页 |
·家族控制性股东对小股东的剥削 | 第24-27页 |
·最终控制者不信任职业经理人 | 第27-29页 |
·家族大股东一股独大 | 第29-31页 |
·显著的一股独大现象 | 第29-30页 |
·一股独大的有利之处 | 第30页 |
·一股独大的弊端 | 第30-31页 |
·董事会被家族控制 | 第31-33页 |
·管理层激励方式单一 | 第33-34页 |
·家族控股上市公司与股权分散上市公司的比较 | 第34-37页 |
第4章 浙江家族控股上市公司治理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 第37-55页 |
·实证研究的假设 | 第37-41页 |
·金字塔持股与公司绩效 | 第37-38页 |
·两权分离与公司绩效 | 第38页 |
·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 | 第38-39页 |
·董事会构成与公司绩效 | 第39-40页 |
·激励机制与公司绩效 | 第40-41页 |
·研究样本的选取及研究变量的定义 | 第41-46页 |
·样本的选取及数据来源 | 第41页 |
·研究变量的定义 | 第41-46页 |
·实证分析及结果 | 第46-53页 |
·相关性分析结果 | 第46-48页 |
·多元回归分析及结果 | 第48-53页 |
·实证结果的进一步分析 | 第53-55页 |
·控制权分离系数与公司绩效成反比 | 第53页 |
·两职兼任与公司绩效关系复杂 | 第53-54页 |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成反比 | 第54页 |
·董事会规模结构与公司绩效呈正比 | 第54页 |
·总经理薪金与公司绩效成正比 | 第54-55页 |
第5章 国外家族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经验借鉴 | 第55-63页 |
·发达国家家族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特征 | 第55-58页 |
·发达国家存在大量家族控股上市公司 | 第55-56页 |
·英美家族控股上市公司家族色彩淡化 | 第56-58页 |
·欧洲大陆和日本家族企业被大投资者监控 | 第58页 |
·东南亚家族控股上市公司的金字塔阴谋 | 第58-63页 |
·东南亚家族企业在经济中举足轻重 | 第58-59页 |
·亚洲金融危机与家族企业治理结构有关 | 第59-63页 |
第6章 完善浙江家族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 | 第63-70页 |
·限制实际控制人的控制权 | 第63-64页 |
·培育发展经理人才市场 | 第64页 |
·加强董事会建设 | 第64-66页 |
·进一步完善企业的激励机制 | 第66-70页 |
·经济利益激励 | 第66-68页 |
·权力与地位的激励 | 第68-69页 |
·企业文化激励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详细摘要 | 第78-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