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科学发展观背景下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以福建省高校为例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一、 绪论第10-19页
 (一)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第10-12页
  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2 本项目的选题意义第11-12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2-16页
  1 国外研究动态第12-13页
  2 国内研究动态第13-16页
 (三)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16页
  1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6页
  2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6页
 (四) 理论基础第16-19页
  1 科学发展观第16-17页
  2 循环经济理论第17-18页
  3 马克思主义德育理论第18-19页
二、 高校生态文明的内涵、主要内容及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第19-30页
 (一) 相关概念界定第19-22页
  1 文明第19页
  2 生态文明第19-21页
  3 高校生态文明第21-22页
 (二) 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第22-27页
  1 校园生态环境建设第22-23页
  2 校园生态制度建设第23-24页
  3 校园生态意识建设第24-26页
  4 校园生态行为建设第26-27页
 (三) 科学发展观与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联系第27-30页
  1 科学发展观是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第27-28页
  2 高校生态文明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领域之一第28-30页
三、 福建省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分析第30-39页
 (一) 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第30-34页
  1 校园自然环境进一步美化第30-31页
  2 水电煤气等能源消耗明显降低第31-32页
  3 校园生态环保意识和低碳意识迅速传播第32-33页
  4 高校生态科技研究开发与创新成果丰硕第33页
  5 对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第33-34页
 (二) 高校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4-39页
  1 校园自然环境建设方面第34-35页
  2 校园生态制度建设方面第35-36页
  3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方面第36-37页
  4 主体生态行为方面第37-39页
四、 福建省高校生态文明建设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9-44页
 (一) 高校发展理念存在偏差第39页
 (二) 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第39-40页
 (三) 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制度安排有所欠缺第40-41页
 (四) 行为主体生态文明意识淡薄第41页
 (五) 生态科技创新成果向高校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有效转化不足第41-42页
 (六) 行为主体生态文明行为自觉性不强第42-44页
五、 科学发展观背景下推进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对策第44-54页
 (一) 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第44-45页
  1 因地制宜原则第44页
  2 和谐性原则第44-45页
  3 高效性原则第45页
  4 前瞻性原则第45页
 (二) 加强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第45-54页
  1 以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统筹高校生态文明建设第46-47页
  2 增强高校生态文明建设意识,加大高校生态文明建设投入第47-48页
  3 健全高校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运行机制第48-50页
  4 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建设校园生态文化第50-51页
  5 依托高校科研优势,加快生态科技创新及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第51-52页
  6 促进行为主体行为方式的转变,将高校生态文明建设落实为自觉行动第52-54页
结语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附录第57-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问题研究--以台州市椒江区为例
下一篇:福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校园文化载体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