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植物连香树组织培养技术体系研究
| 致谢 | 第1-8页 |
| 摘要 | 第8-9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 ·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概况 | 第9页 |
| ·连香树的研究进展 | 第9-15页 |
| ·概述 | 第9-11页 |
| ·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 第10页 |
| ·地理分布和生境 | 第10页 |
| ·应用价值 | 第10-11页 |
| ·生存现状 | 第11页 |
| ·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 ·进化与系统学研究 | 第11-12页 |
| ·群落及生态学研究 | 第12页 |
| ·人工繁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 第12-14页 |
| ·组织培养研究 | 第14-15页 |
| 2 引言 | 第15-16页 |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6-22页 |
| ·试验整体设计 | 第16页 |
| ·试验材料 | 第16页 |
| ·试验方法 | 第16-22页 |
| ·外植体的选择 | 第16-19页 |
| ·一年生枝条带腋芽茎段 | 第17页 |
| ·幼嫩叶片、叶柄 | 第17-18页 |
| ·芽 | 第18页 |
| ·当年生带芽茎段 | 第18-19页 |
| ·未成熟种子 | 第19页 |
| ·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 | 第19-22页 |
| ·当年生带芽茎段初代启动培养 | 第19-20页 |
| ·继代增殖培养 | 第20页 |
| ·生根培养 | 第20-21页 |
| ·未成熟种子初代培养 | 第21页 |
| ·继代增殖培养 | 第21-22页 |
| ·生根培养 | 第22页 |
| ·炼苗移栽 | 第22页 |
| ·试验结果的观测 | 第22页 |
| ·数据分析 | 第22页 |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2-36页 |
| ·外植体的筛选 | 第22-29页 |
| ·一年生枝条带腋芽茎段 | 第22-23页 |
| ·幼嫩叶片、叶柄 | 第23-25页 |
| ·芽 | 第25页 |
| ·当年生带芽茎段 | 第25-29页 |
| ·取材时间、取材部位 | 第25-28页 |
| ·组织培养条件的筛选 | 第28-29页 |
| ·未成熟种子 | 第29页 |
| ·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 | 第29-36页 |
| ·当年生带芽茎段 | 第29-34页 |
| ·初代启动培养基的筛选 | 第29-30页 |
| ·继代增殖培养 | 第30-32页 |
| ·生根 | 第32-34页 |
| ·幼种培养 | 第34-36页 |
| ·初代培养 | 第34-35页 |
| ·继代增殖 | 第35-36页 |
| ·生根培养 | 第36页 |
| ·炼苗移栽 | 第36页 |
| 5 结论与讨论 | 第36-42页 |
| ·结论 | 第36-37页 |
| ·讨论 | 第37-41页 |
| ·外植体的选择 | 第37-38页 |
| ·种子培养 | 第38-39页 |
| ·褐化问题的解决途径 | 第39页 |
| ·愈伤组织发生的形态 | 第39页 |
| ·无菌苗的变异 | 第39页 |
| ·生根培养 | 第39-40页 |
| ·与前人所作工作的比较 | 第40-41页 |
|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设想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 英文摘要 | 第45-47页 |
| 图版说明 | 第47-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