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农村建设用地潜力研究--以崇仁县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1 引言 | 第9-16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3-14页 |
·研究方案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2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22页 |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相关概念 | 第16-17页 |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 第16页 |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 | 第16-17页 |
·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运作模式 | 第17页 |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依据 | 第17-18页 |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城乡一体化理论 | 第18-19页 |
·区位理论 | 第19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9-20页 |
·经济学理论 | 第20-22页 |
3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评价 | 第22-27页 |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类型分区依据 | 第22页 |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模式选择 | 第22-23页 |
·整理模式选择 | 第22-23页 |
·整理模式比较分析 | 第23页 |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 | 第23-25页 |
·基本测算方法 | 第23-24页 |
·测算方法比较分析 | 第24-25页 |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综合潜力评价 | 第25-26页 |
·整理潜力评价单元确定 | 第25页 |
·综合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第25页 |
·指标数据标准化 | 第25-26页 |
·指标权重确定 | 第26页 |
·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 第26页 |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时序安排 | 第26-27页 |
4 崇仁县农村建设用地挂钩潜力分析 | 第27-43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7-32页 |
·区域自然条件 | 第27页 |
·区域社会经济条件 | 第27页 |
·土地利用现状 | 第27-32页 |
·研究区城镇用地需求分析 | 第32页 |
·研究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分析 | 第32-42页 |
·农村居民点用地潜力分析 | 第32-33页 |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模式选择 | 第33-34页 |
·“分区分模式分方法”基本潜力测算 | 第34-38页 |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结果分析 | 第38-41页 |
·农村散置采矿用地潜力分析 | 第41-42页 |
·研究区“增减挂钩”基本潜力 | 第42-43页 |
5 崇仁县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综合潜力评价 | 第43-54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3-44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4-45页 |
·指标标准化 | 第45-47页 |
·计算综合修正系数 | 第47-48页 |
·综合潜力评价结果 | 第48页 |
·单因素评价结果分析 | 第48-51页 |
·综合潜力分区 | 第51页 |
·分区结果评价 | 第51页 |
·研究区城乡增减挂钩规划建新布局 | 第51-52页 |
·推动崇仁县域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运作的建议 | 第52-54页 |
6 结束语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4页 |
·讨论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