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土地调查成果的比对分析--以福建省为例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页 |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5-6页 |
·依托的项目概况 | 第6-8页 |
·外业调查情况 | 第6-7页 |
·数据库搭建和建立 | 第7页 |
·调查成果概况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国外土地调查评价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我国土地调查评价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1-12页 |
第二章 二调成果汇总分析的原则与方法 | 第12-16页 |
·基本原则 | 第12页 |
·基本要求 | 第12-13页 |
·县级面积统计 | 第13-14页 |
·各级数据汇总 | 第14-16页 |
第三章 福建省土地利用结构及特点分析 | 第16-32页 |
·土地利用结构 | 第16-25页 |
·耕地 | 第17-19页 |
·园地 | 第19-20页 |
·林地 | 第20页 |
·草地 | 第20-21页 |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 第21页 |
·交通运输用地 | 第21-23页 |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 第23-24页 |
·其他土地 | 第24-25页 |
·可调整地类 | 第25页 |
·福建省土地坡度情况分析 | 第25-28页 |
·城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分析 | 第28-30页 |
·各类土地利用数量结构 | 第28-29页 |
·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特征 | 第29-30页 |
·土地利用现状的成因 | 第30页 |
·福建省土地利用特点 | 第30-32页 |
第四章 福建省农村土地调查成果数据对比分析 | 第32-51页 |
·控制面积变化分析 | 第32-33页 |
·控制面积的确定 | 第32页 |
·控制面积变化情况与分析 | 第32-33页 |
·各地类变化分析 | 第33-51页 |
·耕地变化情况与分析 | 第33-37页 |
·园地变化情况与分析 | 第37-38页 |
·林地变化情况与分析 | 第38-40页 |
·草地变化情况与分析 | 第40-42页 |
·交通运输用地变化情况与分析 | 第42-44页 |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变化情况与分析 | 第44-46页 |
·其他土地变化情况与分析 | 第46-47页 |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变化情况与分析 | 第47-51页 |
第五章 土地合理利用建议 | 第51-57页 |
·进一步对保护耕地加强措施 | 第51-53页 |
·严格控制耕地减少 | 第51-52页 |
·高标准高质量补充耕地 | 第52页 |
·加强基本农田保护 | 第52-53页 |
·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 第53-55页 |
·建立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制度 | 第53-54页 |
·合理配置城镇工矿用地 | 第54页 |
·整合规范农村建设用地 | 第54-55页 |
·积极拓展建设用地空间 | 第55-57页 |
·大力盘活存量用地 | 第55页 |
·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工作 | 第55-56页 |
·鼓励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地 | 第56页 |
·鼓励围填海造建设用地 | 第56-5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8页 |
·论文结论 | 第57页 |
·论文问题与展望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