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字书、字典、词典论文--《说文》论文

《说文发疑》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6页
   ·作者第8-9页
   ·版本第9-11页
     ·六卷本第9-10页
     ·七卷本第10页
     ·六卷,续一卷第10页
     ·说文发疑四卷说文外编补遗一卷,稿本第10-11页
   ·体例分析第11-13页
     ·编排体例第11页
     ·基本条例第11-13页
   ·研究综述第13-15页
   ·研究意义第15-16页
第二章 《说文发疑》的六书说第16-27页
   ·张行孚的“六书”次第第16-17页
   ·张行孚的“指事”观第17-20页
   ·张行孚的“转注”观第20-22页
   ·张行孚的“假借”观第22-27页
第三章 《说文发疑》的“读若”研究第27-37页
   ·历代对“读若”的研究情况第27-28页
     ·“明音”派第27页
     ·“通字”派第27-28页
     ·“明音明通假”派第28页
   ·张行孚对“读若”的认识第28-30页
   ·读若字与被释字的关系第30-36页
     ·读若字与被释字为通假第30-32页
     ·读若字与被释字为同源第32-34页
     ·读若字与被释字为异体第34-36页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说文发疑》的“说文逸字”观第37-45页
   ·前人对“说文逸字”的研究状况第37-39页
   ·逸字的分类第39-41页
     ·见于古籀偏旁第39-40页
     ·见于解说中第40页
     ·见于篆文偏旁第40-41页
   ·考辨“说文逸字”第41-44页
     ·明确逸字的来源第41页
     ·说明判定逸字的理由第41-42页
     ·分析逸脱原因第42-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结语第45-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致谢第49-5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隶辨》研究
下一篇:苏轼词注释初探